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无双夜二之统一 !
袁绍与吕布合击张燕,《三国志》与《后汉书》的记载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后汉书》记载的要详细些:“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音“涂”),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然而,《资治通鉴》的记载却不一样:“燕精兵数万,骑数千匹。绍与吕布共击燕,连战十余日,燕兵死伤虽多,绍军亦疲,遂俱退。”
两段记载的不同之处,主要就是一个兵力和结果的问题。前二者都说张燕有精兵一万多,吕布及其健将冲锋陷阵,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后者却说张燕有精兵好几万,燕军死伤虽多,绍军亦疲,遂各自退兵。想来有的人会对这两种结果表示很疑惑,认为两种记载是自相矛盾的。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前二者说的是细节,后者说的则是大局,当然也不排除前二者有隐瞒真实数据的嫌疑。
史书上说黑山军号称有百万之众,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有精兵数万,却还是比较符合真实情况的。而所谓精兵,其实就是指武器精良、装备齐全的部队。袁绍与吕布虽然击溃了张燕及四营匈奴屠各部落的兵马,但是由于连日以来进行了好几场大战,部队本身也十分的疲惫,加上常山的地形比较复杂,易守难攻,因而袁绍便没有继续追击,而是下令撤退进行休整。而这样的解释,是比较合理的。
由于吕布作战奋勇,为袁绍立下了不少功劳,《曹瞒传》有记载,说当时的人们还口传「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这句谚语。对此,吕布难免就有「功高盖主」的嫌疑,会受到袁绍的猜忌也不足为奇。毕竟,吕布的目的是要迎汉献帝东归洛阳,而袁绍的目的却是要自立一番霸业,二人的意图是完全冲突的,袁绍在利用完了吕布,自然要将之除掉的。
然而,关于这段记载,两版正史的叙述却又是不大一样的。《三国志》说:“而求益兵觽(音“西”,兵觽即部队),将士钞掠,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后汉书》则说:“布既恃其功,更请兵于绍,绍不许,而将士多暴横,绍患之。布不自安,因求还洛阳。”
两个版本的叙述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说吕布因为放纵将士抢掠百姓,引起了袁绍的不满,吕布感到心里不安,便向袁绍请求离去;后者则说吕布请求袁绍拨些兵马给自己,袁绍不肯,吕布手下的将士便因而蛮横无理,令袁绍感到不满,吕布心里感到不安,便表示要回洛阳去。
其实,最初记录这段历史的《英雄记》里,却有着另外一番记载:“吕布诣袁绍,绍患布。布求还洛,绍假布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
《英雄记》里有三段关于这件事情不全然一样的记载,然而却没有一段说吕布是因为纵兵抄掠,引起了袁绍不满的。而《后汉书》、《资治通鉴》都采取了《英雄记》里的叙述。吕布既受他人赞誉,又如何会纵兵抢掠?所以说,《三国志》里说他纵兵抄掠,不过污蔑之辞而已。
其实,无论哪个版本的叙述,其理由都显得有些牵强。如吕布那样既武艺高强、能征善战,且又受世人赞誉的人,要么会受到信赖和倚重,要么会受到猜疑和忌惮。其结果只会是这两种,断不会有第三种可能。
吕布向袁绍请兵不成,又发觉袁绍猜忌自己,于是乎就明智地选择了离开。然而,袁绍却偏偏对他不放心,便派了三十六名身着盔甲的精壮武士遣送吕布,并交代他们要暗中除掉吕布。这件事情随即被吕布发觉后,便让人假扮自己在帐中弹筝,然后悄悄溜走。半夜的时候,武士们袭击了吕布的营帐,将帐篷和床全都砍坏,然后回去向袁绍禀报说吕布已死。到了第二天,袁绍得知吕布还活着,便立即下令关闭城门。谁知,这时吕布已经率领属下离开了。袁绍心下担心日后吕布壮大起来会成为祸患,便又命令部下赶紧去追杀。然而,众人在追上吕布之后,却都对其感到畏惧不已,没有人敢朝前逼近。而后,吕布率众离去。
看到以上这段史料,想来许多喜欢吕布的三国迷该激动了。其实,罗贯中之所以会把吕布描写的那么威猛骁勇,主要就是基于两个理由:一是吕布能以数十骑击破张燕的万余精锐;二是袁绍属下的军士追杀吕布却皆莫敢近。
史书说,吕布离开袁绍后,再次依附了张杨。对此,有史学家认为是不实的。其实,吕布在离开袁绍之后,便直接投奔了陈留太守张邈,而非只是途经陈留。
张邈的为人颇为忠厚,向来都是比较仗义的。曹操在东征陶谦的时候,曾嘱咐家小如果自己没能生还归来,他们可以去依附张邈。吕布想来也是听过张邈的名声,所以才想到他那里去碰碰运气。不成想,张邈这人也确实忠厚,便决定助吕布一臂之力。因而,二人后来才会握手盟誓。后来,这事被袁绍给知道了,心里头颇为顾虑,便授意曹操将张邈杀掉。对此曹操却予以拒绝说:“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奈何自相危也?”
吕布前来投奔张邈,想来曹操也挺高兴的。从官阶上来说,张邈分属曹操的下官,吕布投奔张邈也就等于是投奔曹操。若能得吕布及其属下一干骁将相助,曹操又岂会不高兴呢?
《三国志》又说:“傕、汜患之,更下大封诏书,以布为颍川太守。”搞不清楚有没有这回事,假如有的话,那么《资治通鉴》应该有收录才是,大概司马光不认为有这回事吧。既然如此,那么陈寿又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对此,我也一时无从揣测。
随后,曹操让泰山太守应劭去接应自己的父亲曹嵩前来兖州,不料却在华县与费县的交界处遭到陶谦一个别部将领的袭击,曹嵩及其小儿子曹德被杀。到了秋天,曹操出兵攻打陶谦,连克十余城,攻至彭城时,与陶谦本部展开大战,陶谦战败,逃至郯县固守。
从资料里可以看出,曹操部队的战斗力也是比较强悍的,竟然可以连续攻克十余座城池,还打得陶谦放弃了彭城,跑到郯县固守。当然,也不排除吕布等人也在曹操的部队里助战的可能。
后来曹操围攻郯县不下,便绕道攻取虑县、睢陵、夏丘三县,过往皆屠之,鸡犬不留,城池荒废不再有行人过往。按说,以曹操的行事作风,应是不会做出这种事情的。有人则认为那并非是曹操的本意,而是他属下的那帮青州兵的所作所为,只是曹操对他们约束不住。这种过于隐晦的事情我也搞不大清楚,连陈寿在《三国志》里也说「所过多屠戮」,想来这事还是假不了的。
说到这里要顺便提一点,先前青州黄巾三十万欲与黑山军会合,两度为公孙瓒所破,先后被斩受俘十好几万人。等到后来进攻兖州的时候,居然又增加到百万之众,这样庞大的人数也不知是怎么聚集起来的。想来,也许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