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无双夜二之统一 !
张济率军进入荆州地界,在攻打穰城的时候,不慎中流矢而亡。随后刘表派人去收容张济的部下,让他们驻守在宛城,并交由张济的侄子张绣统领。公元197年正月,曹操率军征讨张绣,两军未及交战,张绣便率众投降了。随后,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为姬妾,又给张绣的亲信胡车儿等人送财礼,这两件事情引起了张绣的恼怒和猜疑。继而张绣又突然叛变,设伏袭击了曹军,曹操狼狈逃走,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爱将典韦战死。
想来,许多人都觉得史书上给出的理由,便是张绣叛变的主要原因了。依我看,真实的原因并非如此。曹操先是纳了张济的遗孀、也就是张绣的婶婶为姬妾,接着又送了财礼给张绣的亲信打算挖墙角,从这番作为可以看出,曹操根本就没有将张绣当成一回事。大概曹操以为张绣未战先降,是因为害怕他的兵势,因而就有些轻视了张绣。然而,张绣之所以会投降,主要是因为他看得起曹操。未曾想,张绣看得起曹操,曹操却看不起张绣,这难免让人家大为恼火。由于受不了那股窝囊气,便只好又叛变了。
却说曹操的性格多少也带有一些得意忘形,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这其实也跟他之前的遭遇有关,因为他是宦官养大的,常受到士族的鄙视,因而他就想要通过行动来证明自己。话说边让就是因为鄙视曹操,而被曹操杀掉的。
说起典韦来,貌似许多人对于他的武勇都寄予厚望,这主要都是受到演义的影响。典韦临死的时候,是曹操帐下的校尉,其特点就是有胆量、力气大。典韦没有字,大概是因为他没有读过书的缘故。在史书的记述里,典韦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战绩。
兖州之战时,吕布在濮阳以西布置了一队兵马,是作为吸引曹军的诱饵。曹操趁夜前来袭击,将那队兵马击破,未及退走便遇到吕布率军赶来救援。两军交战了数十合,从清晨一直打到傍晚太阳落山。此时,曹军的形势岌岌可危,曹操便打算派一支敢死队在阵前抵挡吕布军的进攻,他则率领大部队撤退。于是,时任曹操帐下司马的典韦,便率领数百勇士来到阵前,一时将吕布军的攻势给挡住了,典韦便由此一战成名。
其实,并非是典韦等人挡住了吕布军的攻势,而是吕布发现曹操已经率军撤走,士兵连续奋战一整天又都疲惫了,再加上天已经黑不宜再战,于是才下令撤退的。也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但是不要忘了,之后吕布以反间计引得曹操率军入城,及至交战的时候,曹操全军溃败,而此时曹操手底下的猛将则几乎都在。比如夏侯惇,多半就是在这一战,被流矢给伤了左眼的。
史书又说吕布属下的骑兵捉到了曹操,因为不认识曹操而又把曹操给放了。依我之见,此乃虚妄之辞。两军交战,只要捉到了敌兵便是俘虏,如何能因为不认识就随便给放了呢?也不知写这段历史的人,究竟是怎么个想法。
却说张绣叛变时,曹军各部兵马一片混乱,曹操收拾残军退守舞阴,张绣趁势追击,却被曹操击退。随后张绣退守穰城,再次与刘表联合。曹操自我检讨了一番,便率兵返回了许都。袁绍给曹操来了一封信,也不知信中说的什么内容,让曹操感到很生气。于是,曹操便向荀彧、郭嘉表达了自己想要出兵征讨袁绍的想法,但是又顾虑自己的实力不如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二人便为曹操作了一番分析,郭嘉提出了他的十胜十败论,荀彧则建议曹操要先除掉吕布,然后才可以去征讨袁绍。
这段资料的原文我仔细看了看,觉得有点猫腻。话说曹操是个头脑很清晰的人,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所以别人才会称赞他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对于这样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眼下这个时候又怎会提出这样一个愚蠢的问题呢?而从曹操接下来的动作也大致可以看出,他的意图应该是要先拿下荆州的刘表,然后再消灭淮南的袁术,接着才会轮到徐州的吕布。吕布的本事,曹操是早就领教过的,倘若真是那么好灭的,他早就联同刘备去征讨吕布了,又怎会呆在这里眼巴巴地看着吕布发展下去?依我看,这段史料还是在暗示,曹操本身就有除掉吕布的想法。
没过多久,袁术在寿春登基称帝,自称仲家。又过了一段时间,袁术便派遣袁胤出使徐州,把自己称帝的事情告知了吕布,希望能履行先前定下的婚约。吕布便让女儿随韩胤回寿春去。陈珪得知此事后,担心吕布与袁术一旦联合,祸乱将更难平定。于是便去劝说吕布不要与袁术联合,以免招来不义的名声,又有祸及后代的危难。随即吕布便带人去将女儿追了回来,并将韩胤械送许都。韩胤在许都遭到处斩,头颅被挂在街市上示众。
按照吕布的本意来说,应是不会跟袁术联姻的,他之所以将韩胤械送京城,便是想以此来表示自己的清白。然而,我却以为原本的事情,未必有吕布让女儿随韩胤回寿春这一出。
当此事传到陈珪的耳朵里,再到他从沛县赶来劝说吕布,想来韩胤早已经走的老远了,吕布再去追又如何能来得及?吕布是一个尊奉汉室的人,即便是他跟曹操之间有对立关系,也不见得就会背叛汉室。毕竟曹操干什么事情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意思,而不能代表刘协的意思,刘协也不过只是受制于曹操而已。刘协曾委任吕布执掌朝政,落难于河东之时又遣人去召吕布前来迎驾,这表明他对吕布是信任和器重的。只要刘协没说吕布背叛了国家,别人说的又如何算数?
《三国志·武帝纪》说:“袁术欲称帝于淮南,使人告吕布。布收其使,上其书。”很显然,这话的意思在说:袁术打算在淮南称帝,派人去告知吕布,吕布当即收押其使者,并将此事上告朝廷。倘若吕布真让女儿随韩胤回了寿春,那原文的叙述应当是「袁术称帝于淮南,遣使告布。布先从,后又悔。而收其使,上其书」才对。
史书又说,陈珪因为担心吕布同袁术联合后,祸乱将更难平复,于是便去劝说吕布。依我看,这事根本不靠谱。陈珪不过只是一介沛相而已,又是刘备的下属,倘若没有上头授意他出使徐州,他如何可以擅自行动?更何况,就算吕布又跟袁术复通了,他劝说吕布的理由也太过牵强,吕布跟他既没有半点交情,又如何能轻易信他?所以我才会认为这事不靠谱,甚至于有没有这事还是两说。
随后,朝廷派遣使者带着左将军的印绶前来拜见吕布,并带来了曹操的亲笔书信,信中曹操表露出了对吕布的大加慰勉和拉拢。吕布则派遣自己的亲信前往京城呈上奏折,说:“臣本当迎大驾,知曹操忠孝,奉迎都许。臣前与操交兵,今操保侍陛下,臣为外将,欲以兵自随,然恐有嫌疑,是以待罪徐州,进退未敢自宁。”另外又给曹操回了一封信说:“布,获罪之人,分为诛首,手命慰劳,厚见褒奖。重见购捕袁术等诏书,布当以命为效!”
曹操的书信倒让吕布的心里多少有些改观,从信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吕布倒是很愿意跟曹操同气连枝的。吕布的本意就是要迎接献帝东归,曹操则直接做了他想做的事,因而先前的观念会有所转变也无可厚非。另外,从这两段资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吕布的功底是比较扎实的,字里行间并没有丝毫不妥之辞。
然而,吕布说的话虽然很客气,却也表露出了他的防人之心。但看此时的曹操,可以说朝政大权已经完全控制在了他的手里,朝中的大事要事通通都是由他说了算的。曹操以朝廷的名义拜吕布为左将军,其意图很明显是想让吕布自己送上门来。吕布当然不会那么轻易就上钩的,否则一旦他履行了诏命,恐怕后果就不是他能说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