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太平新篇 !
第209章:大战前夜
第209章:大战前夜
和正在大肆宣传海战胜利的帝国政府一样,英国人也宣称自己是这次中英海战的胜利者,只是所有人都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两位胜利者在南海海战后,都把自己的海军主力收缩回港,中国人固然因为水师实力不济,退避三舍情有可原,可一向自视不凡的大英帝国海军就令人奇怪了,不过公众并没有奇怪多久,英国海军部公布的长长一串阵亡水兵名单充分说明即使英国人真的获得了南海海战的胜利,那也一定是惨胜。不过英国人毕竟根深叶茂,一个月后第二批离开英国的增援舰队也赶到了越南港口,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以“勇士”号为首的十一艘新式战舰,更重要提他们带来邓肯解职回国的命令,接替邓肯指挥英国亚洲舰队的是詹姆斯海军上将。与邓肯略有保守的战术思想相比,刚从英国赶到的詹姆斯无疑更具有进攻意识,接任舰队司令的第二天,詹姆斯就带领重新整编的英国舰队杀气腾腾向中国驶来。:
詹姆斯舰队的动向立刻被帝国情报部门掌握,开战以来帝国政府在宣传上的不遗余力终于使全国上下都明白这次对英作战事关国家存亡,因此密布海上的渔民、海盗都坚定的站在了政府的一边,甚至出现了十几条海盗船亡命袭击英国舰队的事情,虽然这些毫无组织的进攻对于英国舰队来说如同隔靴搔痒,但却让皇帝看到了民心可用。不过他也明白,依靠民众的敌后抗战不可能阻止英国人地进攻,真正保家卫国的力量是帝国的精锐——陆军,而获胜的唯一胜希望就是中英两国陆军即将在噶伦堡进行的决战。
话分两头,当中英南海海战激烈交火的同时,从加尔各达登陆的两万英军也同时北上攻击了达纳普尔。达纳普尔地印度义军凭借落后的武器装备血战三昼夜,最终因为损失惨重被迫沿恒河退到了伊拉巴哈德。而正在英军准备先清剿完印度义军再腾出手来专心对付中**队地时候,170师唐利民部在后援不济的情况下勇敢的出兵噶伦堡。迫使英国后防松动而不得不回兵自救。出兵噶伦堡的目的非常明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总参决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国人轻松剿灭义军,因为留着这支义军就是留着印度内乱地希望,也留下了英国人烦恼的种子,出于这个目的,170师毅然在湘军尚未赶到。弹药缺乏的情况下勇猛出击,主动将英国吸引到锡印边界。
中国人的计划英国人当然知道,噶伦堡一旦丢失,那南下通往印度重镇加尔各答的道路就被打开,再也没有任何部队能够挡住中**队,这正是兵法中所谓攻敌所必救,无奈之下英军统帅荣赫鹏只得把打得只剩一百多人的印度义军放到一边,回过头专心对付中**队。这样一来双方的陆军终于要迎头相撞了。
关于噶伦堡血战,各国地军事教科书中都有不同的记载,一般认为亲身参与此战的美国传教士安德森后来写的回忆录《噶伦堡的十天》不偏不倚,比较符合事实。安德森在书中详细的记述了他从加尔各达跟随英军北上作战,一直到噶伦堡与中**队作战地全部过程,在该书的结尾他写道:“事实上噶伦堡的战斗彻底改变了几十年来中**队不堪一击的说法。固守大吉岭,噶伦堡一线的数千名中**人毫无疑问是极其勇敢的,面对两万英军强大而又好似炫耀般的炮火,这些中**人仍然浴血奋战直到战死,甚至有几次他们跳出战壕,向正在集结的英军发起了令人生畏的反击,我至今仍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支持他们如些坚定不移的守卫那一道道脆弱地防线,当十天后我跟随英军士兵冲上中国人十天来固守地噶伦堡阵地时,上帝作证,那一刻我真正的被感动了。整个阵地上没有一件完整地武器。没有一具完整的尸体,所有战死的中国士兵全都面向南方。好像他们仍在冲锋一般,我敢说如果粮弹充足,英国人绝对攻不下噶伦堡。这是一个伟大的军队,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永远不可能被征服,永远……”
170师2团和3团1营的五千将士的血没有白流,正是他们用生命坚守噶伦堡的十天十夜,承受了英军主力数十次的进攻,为随后赶来的湘军主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匆匆赶到的两万湘军拒绝了170师师长唐利民增援噶伦堡的要求,湘帅曾国荃敏锐的把握战机,分兵两路,借道尼泊尔和不丹,迅速完成了对进攻噶伦堡英军的合围,甚至在完成合围后,这位湘军铁血统帅仍然拒绝增援苦苦支撑的噶伦堡守军,唐利民气愤的大骂曾国荃拿川军将士的性命去染红他的顶子,威胁上书朝廷弹劾曾国荃畏敌不前之罪,曾国荃根本不在乎唐利民的威胁,他所希望的是噶伦堡守军能够最大限度的消耗英军,筋疲力尽之后的英军无疑将帮助湘军一战成名。只是曾国荃什么都算到了,唯一没有想到的是,中英大战结束之后,坐视友军覆没而不出兵救援这条罪名会让他付出生命的代价,年轻的帝国皇帝也借机彻底肢解了长期割据一方的湘军势力,最终完成了国家军队的统一。
十天之后从胜利的喜悦中清醒过来的英军,意外的发现他们与加尔各达的所有联系均被切断,直到此时他们才意识到噶伦堡原来只是一个诱饵,而这个诱饵居然是五千士兵的生命!情急之下英国人也来不及大骂中国人心狠手辣,匆匆忙忙的在数天前他们奋力进攻的地方构筑防御工事,到此中英两国在印度战场的攻守瞬间易位,优势渐渐的落到了中**队一边。
虽然湘军已经完成了对英国的合围,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国荃仍然不敢冒然进攻,因他知道,如果湘军再败,那么身后将再也没有任何可以提供支援的军队,从关外万里南下的新军此刻仍在云南境内,赶到战场最快也要一个月,现在摆在湘军面前的形势是只许胜,不能败。
与曾国荃面临的矛盾相同,加尔各达的英国总部也知道了两万英国被困锡金的被动局面,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千里蹈海而来的英军竟然刚到战场没有一个月就被中国人给包围了,意外之下立刻从印度各处抽调土军北上救援,双方都在摩拳擦掌,现在的印度战局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任何一方稍不留神就会功亏一篑,所有人都明白,中英的这场大战将最终决定整个亚洲的控制权,双方谁都输不起,一时间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着这小小的噶伦堡。
时间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流逝,尽管人们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让自己准备的更充份一些,但很多事情都是不期而至的,谁都没有想到投入近四万人马的噶伦堡血战居然会被一发走火的子弹引爆。
吃完手上的窝窝头之后,刘二黑又忍不住瞄了一眼别人,自打进了西藏之后,这饭菜之中就少了辣子,让他总感觉好像食不知味,平日吃起来极为香甜的窝窝头这会也如同嚼蜡,他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跑到这荒凉的什么锡金来作战,事实上他除了知道这会是和洋鬼子打仗以外,什么都不知道,离开驻地益阳的时候,长官只是说奉朝廷军令出征藏南,这藏南在哪里他听到没有听过,甚至他认为军官们也不知道,因为一路上面对士兵的询问,这些往日滔滔不绝的军官也是大眼瞪小眼,前言不搭后语的,可这一路走下来他们才明白怕是唐僧取经也没有走过这么远吧?入藏之后那些服装奇异的藏民到是让他们颇感兴趣,看得出这些拿着糍粑苦茶来劳军的藏人对他们还是很有戒心的,刘二黑真不明白为什么皇帝陛下会对这块让人呼吸起来都觉得憋气的地方有兴趣,不过这也用不着他考虑,小时候听家乡的说书先生讲,什么国家大事都是肉食者要琢磨的,除了当先锋拚命,自己寻常也吃不到什么肉,那说明自己也不需要去考虑这些,二黑只想着能够一天三餐吃饱肚子,然后好好的活到退役拿上几十块钱的安家费,回老家讨个媳妇,再置个几亩田,后半生能求个太太平平就行了,做人难啊!
刘二黑悄悄的伸长脖子看了一眼对面的洋鬼子阵地,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尽管如此,但刘二黑却感觉到开仗的日子不远了,因为这几天军官们开始有些紧张的到处分派兵力,原先部署在后面的迫击炮也都推进到了阵地前沿,成箱的弹药被运上了战壕,各连都补充了很多新面孔,听他们说都是其他连队抽调过来的,在内战中滚了好几年的刘二黑不用想也知道,当官的如此重视自己所在的这个防御段,那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进攻将从这里发起,要么英国人会从这里突围。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