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断金指文集 !
华师出版社关于高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书稿进入了“终校”阶段,15万字,要求4天完成,够紧够烦的。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浩繁的工程,痛苦!尽管是老大的不愿意,但诚信不能丢,自然不能失约了,所以必须紧锣密鼓地开张,按时按量地完成。。
酝酿它,创造它的时候,正如十月怀胎,兴奋激动;修饰它,包装它的时候,这种心情怎么荡然无存了呢?
记得在编辑本书“虚实相生”这一章节的时候,我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分别造访了道家的老聃、庄周,儒家的孔丘、孟轲;领略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比“有”更根本的道家学说,领略了“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为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的儒家虚实统一的思想。我搭乘着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华舟,以虚实相生为鸟瞰点观赏了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绘画、书法、印章、音乐、舞蹈、建筑、园林等中国艺术珍品;在雀跃之中深切地领会了在六朝逐渐形成,到唐宋臻于成熟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等精辟的关于艺术创造中虚实相生的美学观点。在书稿的酝酿过程中,面对着老祖宗熟悉而陌生的阐述,面对着中国艺术殿堂中琳琅满目的瑰宝,面对着文人墨客们结晶出来的精辟的美学观点,激情自然是油然而生的。于是我满怀着激情,担起了传承的责任,完成了这一章节的编写。不曾料到这一章节的初稿竟然成了出版社向编委推荐的样张。
也没想到今天漠然的心境,竟成了我由漠然的此端追溯到激情彼端的触发点。于是我似乎有点话要说了。任何艺术作品的酝酿与创造都是需要激情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语言是载体,思想是灵魂,而激情则是制约语言能否精美和思想是否深刻的魔杖,这当然是对同一创作主体而言的了。屈原因了爱国的激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才演绎了离骚,苏轼因了仕途失意和思亲情切才吟咏了“中秋第一辞”郭沫若因了赤足徜徉沙滩的亢奋才歌唱了凤凰涅槃,魏巍因了战地注入的“潮水般的感情”才书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都德因了亡国之恨才悲愤地记载了最后一课古今中外,无数经典的作品的诞生都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任何企图以图解的方式想向读者唠叨些什么的,都是劳而无功的。没有激情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激情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我和文学有点小缘,所以常到这圈子中去走走,偶尔看到这样的东西,总是皱皱眉头就了事,今天怎么就忍不住要大放厥词呢?想必跟心情有关吧。
说了半天题外话,还是回到我的题旨吧。因为是“终校”所以注意力全在于格式的选择、字句的疏漏、标点的订正等等,思维几乎不可能进入作品的深层内容,激情自然无从引发,那么它的枯燥、乏味与机械就不言而喻了。失去了激情的编辑,那跟画地为牢有什么区别呢?虚掩了情感的柴扉,去作一段苦行僧吧!
不过,我相信:送走它,兴奋和激动应该在等待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