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陈曦若文集 > 黄平到镇远刹那一光年

黄平到镇远刹那一光年

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陈曦若文集 !

    飞云崖

    去黄平,主要为了拍摄苗寨风情。飞云崖其实只是计划路线中一个顿号。但既然来了,看看也无防。那么古老的建筑,应该有它的独特之处吧。何况我们的出行,并不仅仅是看风景。

    来到飞云崖,入目而来的第一道景观是一幢古朴雄伟的牌楼,牌楼上下部分别雕刻有龙凤图腾。不过有意思的是,牌楼最顶部的图案是凤,最下方是龙。这其中便反映着当时的一种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飞云崖牌楼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重建于光绪二十三年,当时的大清皇帝虽是光绪,掌握实权的却是慈禧太后。所以在那段女权专政时期修建的飞云崖牌楼就出现了凤居上、龙在下的特殊现象,从而也折射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和浓郁的政治色彩。

    牌楼的横匾上题有三个气势恢宏的草书大字:飞云崖。竖匾则刻有一幅“五龙拱护”图。额匾的底部,雕着一排物图案,此为“八仙庆寿”图,在这幅图的下面又有一横匾,上书有光绪年间进士曹鸿勋亲笔题写的“黔南第一洞天”在明间的两侧柱上有副72字长联,据说是贵州名胜古迹中的第二副长联。飞云崖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蕴含的人文景观在上下联中分别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上联:丹崖皓月护千年,竟幻作莲花世界,听流泉漱石,响答鸣琴,苍翠亦留人,知此间固别有天地。

    下联:南海慈云飞一片,赖重新竺国琳宫,况几许梵钟,撞醒尘梦,光明原觉物,统斯民而再拜神仙。

    进入牌楼,迎面而来的是“皇经楼”它始建于乾隆年间,民国时期重建,后又遭受破坏,现念今修缮完整。楼阁的左右两侧是诗廊,左边为清代官员留下的题咏,右边则是明代官员写下的诗篇。在飞云崖的历史中,有近百位名人颂赞过飞云崖,林则徐便是其中之一。

    在飞云崖里头,还有一座五彩缤纷的牌坊,谓为“月潭寺牌坊”是集中西文化于一体,凝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艺术画壁。整个牌坊为红为底色,加以彩绘图案组成。从其建筑风格看,它改变了中国传统牌坊码头墙重檐式的结构,将牌坊建设成带有菱形和弧形结构的近似欧陆风格的楼阁类型;坊面上雕刻的也不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腾物,而是西方佛神人物的怪兽坐骑。它是飞云崖的一绝,也是中西文化的合璧。

    “月潭寺牌坊”的最顶部雕有一只倒立的蝙蝠,之所以塑一只倒立的蝙蝠于此,除取意“福到”之外,另一层意思是,因为这类弧形建筑的最高点称为弧顶,而在顶部放蝙蝠,便是寓意为福顶、佛顶、佛鼎。

    (福顶:人间幸福美满;佛顶:佛门广大,佛法无边;佛鼎:香炉鼎,指香火旺盛,泽润一方。)

    蝙蝠下面也有幅极有韵味的图案,中间是个寿字,周边有五只蝙蝠围护着,这一创意设计,形象而直观地把佛教中的一个成语“五福捧寿”反映出来。再下面的图案“五龙拱护”则表现了中国儒家的主要思想,下框线处的鲤鱼,是为鱼跃龙门,其下便画着飞云崖全景图,是清乾时期邹一桂的作品。最下面的是八仙图。牌坊的另一面还塑有金童玉女、琴棋书画、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图案。整座牌坊,不仅有诗情画意,还注入了一定的文化、政治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经由“月潭寺牌坊”可以来到大雄宝殿,这个曾列有十八罗汉和释加牟尼塑像,但已遭损毁。现在,大雄宝殿的左右两厢房已成为飞云崖工艺门市展销店,里边有黄平泥哨,革家蜡染,苗族挑花、剌绣和民族竹器等旅游纪念品。这些纪念品谈不上精美,但极为绚丽多彩,似乎也很好看的。值得一说的是黄平泥哨,据说是黄平所特有的。其多是以十二生肖为底模,形状分大、中、小三种。大的黄平泥哨零售价为十元一只,小的是二十四元一套,加包装盒是二十五元。

    继续走进去,还有养云阁、碑亭、接引阁等景致,都有着各自的出彩之处。不过最喜人的建筑还是二十四柱长廊。这道供游客休息所用的长廊,旁边有条清澈的小溪,凉风自溪水的另一边送来,很是怡心,让人坐了就不想离开。

    飞云崖景观还有一绝:飞云崖古树长飞鱼。这是道美味佳肴,但品尝它需要绝招,而且如此招数听说是不能外露也不能外传的。真奇怪,干吗要弄得那么神秘呢?估计没几个人吃过。同样的,我们也没吃到。

    (本文参考黄平解说词)10-27-2003

    旧州,失落的古镇

    带着几分失望离开飞云崖。走出高大的牌坊,突然恍悟自己的这次出游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目的,不过随兴玩乐而己,于是又开心起来。

    下午的日照有些炙人,在上车前询问了一下当地人,得知距离飞云崖几十公里外有个古镇旧州,可以看到一些历史久远的建筑物。大家便驰车而行了。

    已经是十月,停留贵州的那些天,总是觉得秋天还很遥远。而现下,行走在前往旧州的途中,仰望公路两旁排列开去的杨树正摇曳着渐黄的叶片,和风偶尔飘落地面或田埂间,我才慢慢闻出秋的气息。

    大概半小时车程便到了旧州,古镇的集市有点脏乱和简单,我把眼睛贴近车窗,隔着玻璃,总希望视线所及之处能够看见些什么。稍早前在飞云崖取得的黄平县基本情况简介,里边只有一句关于旧州的过去的话语:旧州是战国时期的古且兰王国所在地。

    如此而己。

    那么,我们将要看到的建筑物会与战国有关吗?

    小镇的街道很小,摆放着许多小摊挡,路人穿行在其中,极为拥挤。我们小心翼翼地开着车子,找寻着传言中的某一处古迹。

    可是,在镇内兜兜转转两个回合,没有看到众心所往。

    下车问了个年轻的妇人,但她听不懂普通话。我见她旁边有两个年轻小伙子,便继续上前问:“听说你们这里有一些古老的房子,可以告诉我们怎么去吗?”

    “老房子?”其中一个小伙子伸手朝前一指“那里就是了。”

    顺着他的手指所向看过去,是几间黄砖黑瓦的平房。我又问:“那房子大概有多少年了?”

    “很多年了。五六十年,不,应该是上百年。我也不清楚。”

    得到的答案不确切,只好再问他人了。一个年纪颇高的大娘告诉我们,集市里有栋老房子是好像是明清时期建的,现在是老年人活动中心,大门口有两只石狮,可以去看看的。

    往回走,确实有那么一幢建筑物。大门已经残旧了,横匾书着“文昌宫”三字,门口,有位老大爷抱着一个小孩子放在石狮上逗玩。我们走进去,一栋红得极为彻底的建筑闪入眼睑。我吓了一跳,定定地看了好几分钟。这般的红,是为什么呢?

    正如那位大娘所言,现在的文昌宫已经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而始建之时,它是做什么用的,我不知道。我们走进里间,许多老年人在下棋、搓麻将,看到我们进来也不曾抬过头,他们表情适然沉浸于个人的休闲娱乐里。

    不知道是否也曾有过很多游人和我们一样闯入他们的世界,和我们一样在这里张望木梁和黑瓦,品评一段历史与一种文化,而他们,早已习为以常了。

    好吧,回去吧。不打扰他们的宁静。

    车子在小镇徐徐滑行,小镇风貌在眼底缓缓远去。我不断地想,旧州的古建筑除了文昌宫,一定还有别的吧?然而穿街沿巷而过,看着一栋栋旧式的房屋正在拆卸正在毁损,遂又很难过地觉得,这个古镇是没什么可以看的了。

    我们远离都市,寻找着一个亲近传统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古老小镇,然而影映古镇的痕迹却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消逝。人为的破坏、旧居保护意识的薄弱,祖上留下的遗产或许有好大部分是被贫困的村民拆卸去换取家用了吧?可是身为游客,又能对此评说什么呢?

    中国古老城镇的命运如旧州者不会少数,我们只是,面对古迹,愈来愈失去初见刹那的感动与抚慰。

    10-27-2003

    刹那镇远

    由黄平前往镇远的路上有段十分怡人的风光。

    记不得车子开了多久,只觉得绕过一个弯道,便看见小河旁低矮的村庄。清晨的空气新如洗,吸入一口有股隐隐的甜香。树木掩映着农居,平房、瓦屋笼罩于淡白的饮烟下。半涸的河床边,是绿绿的红薯地。而远山,微云正在出岫。

    可惜镜头伸出去,如此美景横断在电线杆处,待同行的驴友们寻得另一拍摄点时,只望着村落的屋顶,不见了弯细的河流。

    大家于是作罢。

    也许更美的景色会在镇远。

    我总是这样认为,对于镇远,未曾到过,但已经很熟悉。我在许多的旅游网站和旅游书籍里遇见过它,它以文字的形式也以图片的模样在我的眼里来来去去。我揣思过它现实中的身影,直至出行前,又将它细细地体味了一遍。

    我以为,我是熟稔这个古城的。

    所以当车子驶入镇远时,我简直不知道要为何平息内心的激动,感觉自己似乎将与一位神交甚久的好朋友见面。

    我清楚它的过去,知道它有许多沧桑故事。

    我默念着它的样子:青龙洞、祝圣桥、状元楼、万寿宫、石屏山、四官殿、天后宫、舞阳河、付家民居、周达文故居、文笔塔、古巷道、吊脚楼、回廓它曾经那么近又那么远。

    雨。看到镇远了竟是逢上绵绵的雨丝。或许这也没什么不好。雨里相遇更添画意。镇远本来就如画,而画中画是何种的意境?

    我们的车子在青石板铺就的古老街巷延行,车窗外,挂于民居楼阁的红红灯笼一盏盏晃过,映在眼底有满满的喜气。我对大红灯笼向来有种莫名的情结,坐在车上也看得极为愉悦。

    车子泊好后,驴友们开始摄影了。我用dv录下他们拍照的一些神情姿态和舞阳河边的几处景致后,继续看灯笼。

    巷道里有不少汽车往来,巷道两旁一家家商店毗连接邻,让我想起广州的商业街。虽然两者怎么看就怎么不相像,也许是因为车辆吧。我那么固执地认定,静幽的巷子里摆放脚踏车或黄包车比较谐调。

    我不清楚雨对拍摄的影响有多大。在细密的雨中拍青龙洞古建筑群可能效果不佳,然而之于看风景的我,那一组烟雨笼聚中的飞檐翘角、红墙青瓦、凌空攀崖的殿阁楼台却胜似海市蜃楼、蓬莱仙岛。它们倚着山壁重叠复重叠,错落有致且花样众多。状元楼气势宏伟,绿木丛林葱葱郁郁。古老的石桥下,依山碧水环绕着水上城居。

    这就是我曾经无数次想象过的,镇远的侧脸了。

    而我与它的相逢也仅仅是止于此。时间,那么短那么短,仿佛刹那。有些话,才到嘴边,没有说出,便成绝响。

    是遗憾吗?是吗?

    一直觉得,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看见风景,在于发现风景。可镇远的这一程,是确确实实的走马观花了。

    28-1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