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崇祯之军火大明 > 第119章 崇政殿内

第119章 崇政殿内

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崇祯之军火大明 !

    感谢书友854***711的3432点打赏

    感谢大佬指点迷津点打赏

    --------------------

    豪格闻言,一脸亢奋,不顾礼制大声道:“速速将驿卒带进来。”

    传话太监不敢动,还是站在殿外,眼巴巴的看着皇位上的顺治和皇太后。

    “愣着干什么,快去传!”豪格咆哮。

    大玉儿知道挡不住,朝殿门口挥了挥手。

    传旨太监这才前去通传。

    半晌,一个风尘仆仆的驿卒被带到崇政殿,哆哆嗦嗦的跪在殿内。

    “你是何人?”代善见此人衣着相貌,不像盛京的驿卒,开口问道。

    “奴才叫朝鲁,是蒙八旗的人,月前奉命跟随英郡王进军明国,攻到晋南地区后,主子给奴才安排了驿卒的差事。”

    “你自哪里起启程回京?行了多少里路?”代善又问。

    “奴才自潼关而来。不知有多少路途。”朝鲁答。

    “什么?”大殿上众人皆惊,在明国控制的山西单人单马北归,一路行了5000里路,可信么?会不会是明国的反间计?

    豪哥问:“为何今日才归。一路上为何无人接替?”

    “15天前,奴才在明国山西驿站接到了朝廷的八百里加急,旋即奉命送去潼关,在潼关外的大营,交给英郡王,英郡王当时正准备进攻李自成,当即听了战事写了密奏,让奴才回京。

    本来要原路返回,由各段驿卒接力送回,但是明军像是从天而降,三五天就占领山西全境。驿路断了,驿卒不是死就是被俘。补给也没了,奴才没有办法,只好捡山野无人处,昼如夜出而行。

    到了长城后,发现无法翻跃关隘,只好往陕西绕行,过了黄河北上,这才出了明国边境,入了蒙古。

    后来在喀喇沁右翼求了三匹马,一人三马,日夜疾驰,这才于今天到京。”

    代善听他说的还算合理,正要开口,不想豪格大喝,“行了,拿阿济格的密奏来?”

    “豪格,你太放肆了!”代善大吼,转身道,“还不请皇上先过目。”

    豪格哼了一声,怒目而视。

    太监赶紧走下台,拿过密奏呈到顺治身前,福临接过,象征性的一看,递给了大玉儿。

    大玉儿接过,细细审阅,不多会,双手不禁有些颤抖。

    豪格见了皇太后神色,放宽了心,知道多尔衮兄弟三人投降的证据确凿了,倒是不急于去看密奏了。

    大玉儿不易察觉的叹了口气,双眼无神,道:“确实是英郡王亲笔密奏。拿下去,让诸位王爷和重臣看看吧。”

    太监躬身接过,走下台阶,躬身递给代善。

    代善、豪格、济尔哈朗等人一一翻看,最终递给了洪承畴。

    洪承畴一目十行的看了,心道:“英郡王所言,倒也合情合理,只是在这个时机下,难免让人觉得他5万大军是故意不归。”

    豪格心境平和的出奇,沉声道:“按英郡王所说,打下潼关、西安再回京,倒也合理。他一路未杀明国一兵一将,仅仅追着李自成猛杀,本来无可厚非,可巧就巧在,皇上密旨送出的第二天,阿济格就被明国劫掠了大同钱粮,堵住了归路。这……未免……”

    济尔哈朗下意识站起身,来回踱步,缓缓道:“5天拿下一省,明国有这个实力?就是让他们那些破兵在5天内在山西跑个单趟,怕是也难!”

    豪格大声道:“明国在宁远部署万人,锦州部署数万人,大宁和义州又是数万人,山西又得数万人吧?

    哪来的兵?

    自从前年洪承畴松锦之战失了十多万人马,去年孙传庭陕西失了十多万人马,崇祯何时又来了这么多精兵?”

    豪格一甩自己脏兮兮的袍子,接着道:

    “山海关下,我大清6万人马灰飞烟灭,锦州城外,7万骑兵不明不白投降了明国,崇祯何时有这么强大战力?种种迹象表明,阿济格早已经投降了明国!”

    听了豪格的话,众人默默,是啊,明国这几十年来一败再败,内忧外患,两个月前更是被人攻破京师。

    但是自山海关一战,大明士兵如天兵下凡一般神勇无敌,摧枯拉朽,一两个月内南征北战,不仅赶走了李自成10万兵,歼灭了大清6万兵、蒙古7万兵。

    现在又闪电般拿下山西……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崇祯有这个能力,大清南征有5万多人马,会一个人都逃不回来?就是殿内这个驿卒都可以辗转千里而归……

    再加上锦州的告示……

    难道……

    难道真是多尔衮兄弟与崇祯密谋了什么?

    代善再次拿过密奏,又看了一遍,默默不语,重重叹了口气,道:

    “如今之际,如何应对才好?”

    大殿上,陷入沉寂。

    众人不说话,并不是难以判定多尔衮的意图,也不是难以下决心对处死多尔衮,而是在考虑,大清还能撑几天。

    良久,一道声音打破了沉静,“本王建议,立刻派兵,去往更北方,在今冬前,将深山野林里的族人拉回盛京。”豪格大声说。

    所谓北方林里的族人,指的是生活在大兴安岭深处的野人女真。

    建虏这些年来,时常北去抢掠,以补充人口,如今豪格提出来,也算合理。

    济尔哈朗心道:如今大清国缺兵少丁,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人口危机,去北方拉人,倒也可行,他点点头道:“本王觉得此事可行。”

    代善也同意,道:“本王建议派出大队人马北去入山,尽快带回林中族人。”

    豪格见他二人同意,心里高兴,继续说道:“另外,速速派人去科尔沁册立新王,送去物资,稳住他们的同时,征调尽可能多的壮丁回盛京。”

    大玉儿听了,道:“哀家同意。”

    大清内部疲弱,拉来强援,自然是好的,众人也都同意。

    洪承畴见没有一个人询问自己,便达成统一策略,心中有些凄凉。

    皇太极病故,多尔衮倒台,自己,已经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地步了吗。

    洪承畴不愿意坐以待毙,看着朝堂意见一致,自己处于边缘地位,跪地,高声喊道:

    “奴才请皇上封肃亲王为辅政王!执掌朝纲,重振大清!”

    这一声,如同炸雷,惊得在场之人心中剧震。

    “洪承畴要干什么?”

    洪承畴见众人表情,不以为意,朗声道:

    “肃亲王是先皇的长子,辅佐皇上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