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四岁小甜妞[七零] !
【防盗章, 明天会换】
【后面基本不申榜了,正文还有最多十章就结束了。】
徐孟秋从乱糟糟的梦中醒来,睁开眼, 屋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她混里混沌地想, 小区停电了吗, 怎么连窗外的路灯光都没有透进来一点?
外头一间屋子有人压着嗓子小声说话,间杂着窸窸窣窣起床穿衣裳的声音, 徐孟秋嘴巴和喉咙很干,下意识地就喊:“妈,我要喝水。”
这一句喊完,徐孟秋愣住了,她生下来就被人遗弃, 后来被奶奶捡到抚养长大, 多年来一直都只有祖孙两个相依为命,前几年奶奶去世以后,她就一个人生活, 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父母,哪里会有妈?
怎么, 她刚才喊得还挺顺口……
徐孟秋的脑子里还没有反应过来, 外间的说话声止住了, 然后立即就有一个女人声音回答道:“哎, 好, 妈这就给你倒水。”
话音刚落,外间响起刺啦一声划燃火柴的声音,接着木门被人推开,说话的女人掌着一盏煤油灯进了屋里。
煤油灯的火苗像黄豆那么大一颗, 将女人周身笼罩在一团暖黄的光晕里,孟秋打眼一瞧,进来的是个中年女人,长着一张饱满的脸盘子,弯眉大眼睛,看她的眼神很温柔。
徐孟秋愣了几秒,终于想起来眼下是个什么情况了——
她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到了七十年代的农村,成了红旗大队孟卫国的女儿,原身的名字只比她的名字少一个字,叫作孟秋,眼前的女人是孟秋的妈妈李桂芳,除了父母以外,孟秋还有个7岁的弟弟孟海生。
李桂芳看到徐孟秋起身要下床,连忙按住被子,道:“都说了妈给你倒,你起来做什么。”
说的是责备的话,语气却透着满满的慈爱和心疼,徐孟秋只得重新上床,将被子披到背上,把自个儿像粽子一样裹起来。
女儿难得听话,李桂芳脸上露出点笑意,转身把手里的煤油灯放到窗边的木头柜子上,提起地上的暖壶,先倒水涮了柜子上的搪瓷杯子和一个缺了口的瓷碗,然后给瓷碗里倒上大半碗开水,又将开水从瓷碗倒进搪瓷杯,再从搪瓷杯倒回瓷碗,来来回回倒了几十下才把水端给孟秋。
孟秋接过搪瓷杯子喝了一口,开水是用老井水烧的,味道有淡淡的清甜味儿,水温不烫不凉刚刚好,像久旱逢春雨一样,徐孟秋一下子觉得自个儿真真切切地活过来了。
“好不容易退烧了,现在可不能着凉。”李桂芳伸手摸摸徐孟秋的额头,四五秒后才松了手,道:“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儿,怎么也要想想我跟你爸爸,小小年纪气性怎么这么大。”
徐孟秋听得脑壳痛,脑子虽然还有点混沌,但是李桂芳说的事儿她却能想起来,那可真是……说来话长。
去年红旗大队收成好,是整个大槐乡最先交齐公粮的大队,乡里为了奖励这个模范大队,给队里拨下来一个推荐工农子弟兵上大专的名额。
国家停止高考已经有些年头,推荐入学是上大学的唯一途径,上了大专那就是大学生,毕业以后国家分配工作,立马就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变成吃“三两米”的城里人。突然下来一个名额,谁家不想要?
消息一出来,队里的知青、小学的代课老师,甚至记公分的记分员……反正只要认得几个字、年龄差不多的都动了心思,大队书记家的门槛儿都差点被踏平。
争来争去,这个名额落到了原身孟秋的头上。
孟秋家里祖上三代贫农,成分一点儿没问题,而且孟秋的三叔是大队会计,在队里很能说得上话,最重要的,孟秋是红旗大队唯一的适龄高中毕业生,而且还是硬考上县高的那种,可以说,孟秋是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齐全。
红旗大队的社员们以为这事儿是板上钉钉了,队里都往乡上打了申请,没想到最后批下来的却是孟秋的堂姐孟淑英。
孟淑英从开始读书就是班里倒数,大一点儿了宁愿下地干农活儿都不愿意上学,最后小学都没读毕业。
名额批下来那阵,刚好孟淑英和大槐乡革委会主任的侄子定了亲,按照队里的传言,孟淑英是靠亲事走后门抢了自家堂妹的大学名额。
虽然孟淑英坚决否认这种说法,但总归小学没毕业的她摇身一变成了大学生,而孟秋这个正宗的高中生却失去了唯一的机会,只能在队里打猪草挣工分。
孟秋为此大病一场,休养了几个月才缓过来。
前天腊月二十九,孟秋背着背篓在村口打猪草,好巧不巧,遇上孟淑英到村口迎接她那个革委会主任侄儿的未婚夫,孟淑英得意洋洋故意显摆,孟秋气不过说了几句,偏偏她又口条不好,最后没能杀孟淑英的威风,反倒被孟淑英和未婚夫合力嘲讽了一通,被村里人看了笑话。
孟秋气得猪草都不打了,哭着就往河边跑。
再后来,便是孟秋被人从三湾河里救了起来,不到半天,孟秋跳河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队。
徐梦秋喝完水,李桂芳接过搪瓷杯,另一只手替徐梦秋掖好被角,继续说道:“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让妈……”
徐梦秋听李桂芳已经带上了哭音,再说下去怕是要哭出来了,连忙出声解释,“我不是要跳河,我是……”
“桂芳,不说了,该挑水了。”外间突然有个男人开口,打断了李桂芳的话,道:“别把闺女的瞌睡吵走了。”
徐桂芳反应了两秒,认出那是孟秋的爸爸孟卫国的声音,他说话的声音有点沉,说完还轻轻地叹了口气,徐孟秋估计孟卫国深信闺女是气愤之下跳河,只是因为心疼闺女所以不许李桂芳继续说。
原身孟秋早先就为读大学的事儿病了一场,那天和孟淑英吵架也被很多村民看到了,所以大家理所当然就认为孟秋是激愤之下寻了短见,这事儿当下一时半会儿说也说不清,徐孟秋干脆放弃了解释。
李桂芳被丈夫一打岔,一拍脑门,道:“哎哟,对,该挑水了。”说完也不拉着徐孟秋说话了,端着煤油灯就往外间走。
徐孟秋这才留意到李桂芳一听她说要喝水就马上进来了,但是衣裳却是穿得整整齐齐的,显然之前就穿好了,好奇问道:“大半夜的,挑什么水啊?”
“你这孩子,睡糊涂了,今天大年初一了呀。”李桂芳走过床尾时帮徐孟秋脚边的被子掖好,答道:“大年初一可不得挑银水。”
“挑银水?”徐孟秋愣了愣。
徐孟秋小时候和奶奶生活在农村,村里过年的时候也有挑银水的习俗。后来她工作以后把奶奶接到城里一起住,城里都是自来水,自然没有挑银水这一说,所以回忆了一下才想了起来。
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这一天的所有事情都有象征意义,挑银水就是说在初一的早上去井里挑水,那一担水象征新一年的财运,挑的越早当然越吉利,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暗自较劲,争取自家比别人家去得更早。
李桂芳人都出去了,又柔声地叮嘱,“你快睡吧,我跟你爸——”
孟卫国催促,“好了好了,赶紧走吧。”
徐孟秋有点哭笑不得,李桂芳一边喊她睡一边说个不停,她终于体会到了以前听朋友们说的半夜被父母喊醒问睡着没是什么感觉了。
2章:糯米饼
徐孟秋很快重新进入梦乡,连孟卫国和李桂芳出去挑水是什么时候回来的都毫无印象,再醒过来的时候,外头已经很热闹。
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燃到特别大颗的时候震得人心子都要抖两抖;间或有人说“新年好啊”,声音中气十足,听着就很喜气;树上的大喇叭在播中央对全国人民的新春祝福,应该是全国统一播送,播音员念得字正腔圆,情绪非常饱满。
徐孟秋已经在城里过了好多回年,城里不许熏香肠腊肉,更不许放鞭炮,加上连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过年无非是买点肉、穿点新衣裳,环保是环保,不过也和平日没什么差别。
没想到这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年味儿反而这么浓。
徐孟秋从被窝里爬起来穿好衣裳,然后打开窗户透气,窗户是木板做的,关上之后外头的光线就进不来,怪不得昨夜醒来时屋子里一片黢黑。
这个家就两间土墙房子,一间堂屋一间睡屋,孟卫国两口子疼女儿,让女儿睡里头的睡屋,两口子和儿子则睡堂屋角落摆着的那张床。除了床,堂屋正中放着四方桌和四根条凳子,桌子上方的墙上贴着几张新崭崭的领袖画像。
房子又矮又小,家具也就那么两三样,但处处都收拾得干净整洁。
徐孟秋出了堂屋,看到原身七岁的弟弟孟海生蹲在大门口,左手拿着一挂鞭炮,右手拿着一把剪子,埋头捣鼓得浑然忘我,鼻子下一管鼻涕眼看就要跨过楚河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