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六十四章 继续等待

第六十四章 继续等待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山沟中的军阀 !

    原本应该在1929年10月24日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被推移到了1930年4月24日,被推迟了整整半年时间,有趣的是1930年4月24日还是星期四。这一时空由于李斌的存在,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国家都被李斌趁机狠狠地宰了一翻。当然了李斌知道有些事还是不要曝光为好,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不得不说日本侵占东北的确是找到了一个好时机。1929年张学良为了收回苏俄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国东北军和苏联远东红军的军事冲突。武装冲突以中方失败告终,东北当局损兵折将,实力大为削弱。

    按照1919年7月25日,时任苏俄外交官的列夫*米哈伊洛维奇*加拉罕发表了《加拉罕宣言》,史称《第一次加拉罕宣言》。《第一次加拉罕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俄政府和俄国资本家阶级从中国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放弃帝俄在中东铁路方面的一切特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后引发中国东北军和苏联远东红军军事冲突的中东路是应该归于中方所有的。可是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中国北洋政府却因为自身的原因没有接受《第一次加拉罕宣言》的内容。从而为日后的军事冲突埋下了祸根。

    要说当时苏俄也是迫不得已才发表《第一次加拉罕宣言》的。当时苏俄一边要应付白卫军和干涩军,一边要稳定国内的局势,可谓是内忧外患。而且当时中国北洋政府还派兵进入苏俄远东地区,以期收复满清时期被沙俄割占的包括海参崴,伯力在内的原中国领土。可是在1920年随着白卫军和干涉军被击败,出兵苏俄远东地区的中国部队也不得不退回了东北。

    在稳定了国内局势和打败白卫军和干涩军后,苏俄变卦了。1920年9月27日,加拉罕发表了《第二次加拉罕宣言》。《第二次加拉罕宣言》重申了《第一次宣言》中的大部分内容,但有关中东铁路无偿归还条款已经变为了愿意展开谈判。而在列宁口中,无条件交还沙皇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问题也成了后来人需要谈判解决的问题。

    《第二次加拉罕宣言》中声称的那么美,中国最为在意的外蒙古问题,苏方并未承诺撤军,只是承认中国对外蒙古主权。双方承诺在两国各自境内不准存在图谋以暴力反对对方政府的各种机关团体及其举动。中东铁路可由中国赎回,而不是《对华宣言》中所称的无条件归还,分文不取。而且,俄罗斯还通过人员调配加强了对铁路的控制。

    由于忙于国内的事务处理(实际上是争夺北京政府的最高权力),中方并未与苏俄进行任何有关中苏间相关问题的谈判。

    可以说苏俄或者说苏联完全是变脸大师,1923年12月加拉罕以华俄通讯社的名义,重新发布1919年和1920年苏俄政府两次对华宣言的译文,删去了1919年第一次对华宣言中无偿归还中东铁路及其附属产业的一段文字,并照会中国北洋政府外交部,要求北京政府以其修改后的文本为准。此举当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似乎中方的不满并未取得什么效果。

    这样中国丧失了收复被沙俄侵占领土的最好时机。

    按照1924年5月31日,中国北京政府外交部长顾维均与苏联外长加拉罕于北京签定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的相关规定。中苏应该合营中东铁路。可是苏俄实际上并未认真履行签订的《奉俄协定》,对应归还中方的非铁路本身之营业,如电报、电话、矿山、图书馆、天文台、学校等并未交付中方。铁路管理局也由苏俄单方面控制,在2700多名职员中,中方人员占400人,且多为翻译及低级职员。路局机关行文,除了理事会公文及路局会议决议系中俄文并行外,其余均为俄文,一切财政结算也以卢布为准。对历年铁路收入余款如何处理,中苏双方意见也大有分歧。对此,东北地方当局早已不满。这就是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1929年,张学良下令回收中东电话权,苏联予以默认,但苏联驻奉天领事库兹涅佐夫就东三省交通委员会收回中东路电话权问题,向张学良提出抗议,要求偿还百万元安装费。

    1929年5月27日,张景惠即派军警搜查了苏联驻哈使馆,搜走两箱秘密资料,并称苏共定于本日正午12时至下午3时在哈尔滨苏联领事馆地窖内召开“第三国际共产宣传大会”,以“俄人宣传赤化,显违奉俄协定”为由,在搜查中将前来领事馆的中东路沿线各站、三十六棚地区各工厂职工联合会、苏联商船局,远东煤油局、远东国家贸易局等负责人39人逮捕,甚至抓走苏联驻哈总领事,同时封闭了苏联职工会,并强迫中东路苏方正、副局长停职。晚10时,张景惠电令“沿线军警严加防范”。5月29日,张景惠下令封闭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苏联领事馆。1929年5月31日,苏联政府向南京政府提出抗议。此即为“中东路五二七事件”,成为中东路事变的开端。

    随后中国东北政府和苏联政府的关系恶化,最终演变成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当时一些被苏联控制的卖国贼居然喊出了“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真不知他们到底是中国人还是苏联人。

    中东路事件以中国东北军的失败告终。1929年11月16日蔡运升与苏方代表斯曼诺夫斯基、梅里尼可夫在伯力外交公署开始举行中苏预备会议。22日,蔡运升与梅里尼可夫在伯力签订《中苏伯力会议草约》,规定两国立即息争,中东铁路恢复中苏合办,苏军尽速退出满洲里,彼此释放所俘军民,重设领事馆。苏方推荐鲁德义、简尼索夫为中东铁路正、副局长。

    东北军在中东路事件中遭到了损失,但还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日本从中看到了号称中国最强的东北军的实际战斗力并不强。经济危机爆发后,一些下层的日本军官迅速制定了出兵中国东北的计划,最终在1930年9月18日付诸行动。当时的张学良却听从某人的指示率领东北军退回关内,结果自己却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结果没多久东北全境全落入日本手中,日本随即对东北进行开发,想要通过掠夺东北的资源,来走出经济危机。

    在接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后,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当即发表了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宣言。在日本人看来代表中国中央政府的南京国民政府都没有发表任何宣言,你一个小小的地方政府在那儿叫什么?因此日本直接无视了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发表的宣言。

    日本人是无视了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发表的宣言。可是日本人并不知道此时的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内部差点吵翻天。

    以陈武、徐荣、林寒生三人为代表的部分西联军高级将领在李斌的办公室强烈要求已经担任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主席的李斌马上下令西联军出兵东北,收复失地。可是无论他们怎么说,李斌都不为所动。只是淡淡地问道:“陈武你告诉我,如果我们出兵东北,那么我们的后勤补给能够保证吗?”

    “应该能吧。”陈武有点底气不足。

    “那好我们就假设后勤补给能够保证。”李斌转过头向徐荣问道:“徐荣,如果我们出兵东北,那么你能保证其他人,也就是其他军阀也会和我们一条心,共同出兵抗日吗?”

    “这……我不能保证。可是我想只要对他们讲清楚,他们会和我们一条心的。”

    “你想得太天真了。”李斌摇摇头。“军阀之所以称之为军阀就是因为他们不肯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当然了我自己也可以被称为军阀。你别忘了中原大战(1930年5月—11月4日)正在进行,中原大战的发生地已经是一片疮痍。你想要其他军阀相互放下枪和我们一起抗日,那是妄想。现在的国家需要的是休整,不是战争。虽然我也很想出兵,可是我并不想马上就把我们的优势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列强面前。而且日本并不是我们的最终对手,现在对日动手只会给我们添麻烦。”

    “我同意大老板的意见。现在我们西联的新式军队正在建设磨合期,这时候对日开战不是明智之举。更重要的是新式海军的建设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只要新式海军建设完成,那么无论是日本海军还是英美等国海军都将不是我们的对手。”这时蒋方震发言了。

    听了蒋方震的话众人陷入了沉默中,他们都是西联军的高级将领自然知道西联自己编练的新式海陆空三军的真实威力。他们也相信只要新式海陆空三军建成,那么日本肯定要倒大霉。

    于是陈武道:“我明白了大老板。我会继续等待,直到那一天的到来。当然了你一定要给我一个好机会让我好好地表现表现。”

    “你们呢?”李斌看看其他人。

    众人相互看了看然后异口同声道:“我们也是这个意思。”

    “好吧。告诉下面的官兵,那支部队训练得好,哪只部队就当抗日的先锋。我会让那支部队成为西联第一批出兵抗日的队伍。”

    听到李斌的话,陈武等人眼前一亮,都下决心让自己的部队一定要让自己的部队成为西联第一批出兵抗日的队伍。于是西联军基层部队的苦日子来临了。

    “大老板,你为什么执意不出兵呢?”众人走后蔡锷向李斌问道。

    “我在等。按照研究人员的说法“夸父计划”第一阶段在未来的三年内有可能完成。那才是我真正的底气。”

    听到从李斌口中说出“夸父计划”,蔡锷等人并不惊讶,他们很清楚“夸父计划”是什么。只是他们没想到“夸父计划”第一阶段在未来的三年内有可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