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南亚征服史 !
在明军发出战争宣言前,美开亚驻军与德干军的战争已经持续一个月。阿米里惨案,美开亚军击败莫卧尔土邦联军,占领十几个小土邦。莫卧尔德干行省担心明军长驱直入,迅速调集军队包围明军占领区。
美开亚指挥使担心后路被截断,放弃突出部,在占领区劫掠一番,退守阿米里,与不断增兵的莫卧尔军对峙。奥朗则布和许进臣都没有做好战争的心理准备,双方前线指挥官得到的军令都比较含糊,莫卧尔的底线是不能退缩,明军的底线则是胁迫莫卧尔人就范,给民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莫卧尔一方的命令是否奥朗则布发出不可考,许进臣一方的命令则来自统帅部,许进臣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除了中止调兵南下,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倾向xìng。
1653年十一月,边境陈兵三十万的莫卧尔最先沉不住气,发出通牒,要求就阿米里惨案举行和谈,强烈表示和谈必须在1653年底结束。莫卧尔使节的不逊态度激怒了明军,在统帅部做出反应前,奥德边境的三个边镇向莫卧尔发起了有限打击。
其它两个边境的冲突很快平息,局势紧张的阿米里,却因明军的主动进攻导致战斗一发不可收拾。在许进臣发布战争宣言前,美开亚与德干军打了三场万人规模的战役,明军赢得了前两次战役的胜利,却在第三次战役中一败涂地。莫卧尔击败明军,八万大军随后侵入美开亚军镇,包围美开亚三千残军与两千移民武装于边镇驻兵堡。
美开亚后方军镇整编了三个旅,在美开亚围城战的半个月后进入美开亚,莫卧尔退兵。许进雷在莫卧尔退兵不久带着许进臣的任命到达美开亚,接管四个旅的指挥权。四旅明军共二十六火枪营,六个土军枪兵营和两个骑兵团,许进雷随后以许进臣签署的军令向奥德土邦索要辅助军。在许进臣发布进军命令时,许进雷麾下总兵力十五万,其中,“自愿”参战的奥德辅军十二万,维迪亚叛军整编的两万土军,许进臣分配给许进雷一万五千人。
1654年一月,拉杰沙溪完成出征准备,两万驻军整编为五个旅,许进臣率领其中三个旅西进,沿途不断收编军镇武装。与雷瓦尔边镇军回合后,许进臣麾下八个步兵旅,六个骑兵团,十二个土著枪兵营,四万土著辅兵,全军近十万人。
李剑兰率领拉杰沙溪另外两旅步兵迂回北上,回合萨伊斯与北疆驻军,全军六个旅,两个骑兵团,两万比哈尔辅兵和十营土著枪兵,近七万人,沿恒河北岸进军。
参谋质疑许进臣的三线作战战略,认为应该集中兵力,以绝对优势一举消灭莫卧尔军。一百一十五营火枪兵,八千骑兵,二十万土军,如此强大的实力,参谋们毫不怀疑,明军能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地将莫卧尔军队一举消灭。
许进臣没有对自己的战略做出任何解释,他也不需要向统帅部负责。南亚移民的现状对他的震动很大,三线出击与其说是出于军事考虑,毋宁说是为了保护南亚移民。如果集结大军于一路,则沿途征集的粮草将无法满足军队的损耗,他不得不将后勤压力转嫁给军镇。南亚庄园的现状,许进臣肯定,一旦他向军镇大量索取粮草,则军镇豪强将进一步压迫移民中的弱小势力,剥夺移民对土地的zhan有权。
甚至,许进臣怀疑军镇能否提供足够军粮维持三十万大军的征战,不少军镇强迫移民庄园种植经济作物,通过垄断贸易谋取利益,以至于不少军镇粮食不能自给。
莫卧尔连年征战财政空虚,奥朗则布通过征收人头税才勉强凑齐可供十万大军征战一年的粮饷。如此艰难的财政,西方国家不会有勇气,也不会有能力发起大规模的征战,西方的经济学观点也无法理解奥朗则布的作为——如果不是明军入侵,奥朗则布将发起马拉特战争。
“对于莫卧尔这样野蛮落后的军事帝国来说,所谓的财政不过是句空话。奥朗则布很清楚,明军与他迟早将有一场殊死的决战,他希望通过马拉特战争锻炼军队,通过劫掠马拉特人补充空虚的国库。即使马拉特战争作战失利,奥朗则布也不需要担心财政无法供养大军,(他的大军)不过是将劫掠的对象从马拉特人改为印地人而已。我们有理由相信,为了讨好军队,奥朗则布不会介意纵容自己的士兵劫掠自己的首都。”
“印地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还不足以让奥朗则布改变他远古祖先的观念,他深信,所谓帝国不过是强大军队的附属品。对帝国认知的差距注定,莫卧尔帝国在一开始就完全落在下风,尽管莫卧尔战争刚爆发时,莫卧尔相对明军拥有更多的优势。”
三路大军,许进雷被寄予厚望,许进臣尽最大可能地为他征集兵员,赴任前,许进臣对他说,“德干行省是奥朗则布的根本,尽管奥朗则布入主德里,他麾下半数的士兵来自那里。占领德干意义重大,不仅是对奥朗则布的沉重打击,也是明军对德干高原征服的开始。”
私下里,许进臣向许进雷透露,将征服德干的重任交给他,是为了树立许家的另一面旗帜,如果有一天,他回国述职,许家在南亚的一切,都将交给他来保护。德干军经过奥朗则布的多次抽调,战斗力被严重削弱,许进臣有理由相信,他交给许进雷的两万契约军拥有军力上的绝对优势,十几万土军也能协助明军完成对整个德干行省的占领。
北线,许进臣授意李剑兰尽可能虚张声势,牵制莫卧尔的兵力,如果有机会则从北面迂回,直接进攻德里,不要与他回合,以免被莫卧尔各个击破。给李剑兰的密令中,许进臣提醒李剑兰注意喜马拉雅的大明驻军,阻止肖楚联趁机南下。他担心南亚肖家以肖楚联为外援,引狼入室。
明军的三线进兵打乱了奥朗则布的军事部署,相对三线迎战,奥朗则布宁愿集结全部军队与许进臣决战,奥朗则布军队虽多,真正能与明军对阵的不过二十几万,他的部将虽多,真正拥有军事才能的屈指可数。不像训练有素的明军,莫卧尔军的战斗力与将领的统帅能力休戚相关,崇尚蛮勇的莫卧尔士兵,如果统帅不能服众,大军不过是群乌合之众。
不希望将最好的部队交给无能的部下糟蹋,奥朗则布将全部jīng锐掌握在自己手中,哪怕并不确信,他仍然坚持认为,只要击败许进臣,他就击败了全部南亚明军,奥朗则布的这个决定,让许进臣在战争初期打的异常艰苦。
许进臣进军到坎普停下来,在这里大量修建堡垒,构筑防线,做好与莫卧尔对峙的准备。军情司在他的授意下加强对莫卧尔军的监控,密切与北线李剑兰部的联系。谨慎起见,他宁愿消极等待莫卧尔军分兵的机会。
奥朗则布试探xìng地进攻明军防线,许进臣派出土军枪兵迎战,作战不利的莫卧尔军队没能打破枪兵方阵,徒自伤亡数千人却几乎没有造成土军任何伤亡。jīng锐军队被土军轻易击败,莫卧尔军士气大跌。没有见识土军枪兵经受过的残酷训练,莫卧尔将领不是拔高明军的实际战斗力,就是低估了己方的战斗力,土军枪兵的战斗力,在他们看来已经完全不弱于远征军时期的明军枪兵营了。
帕劳斯帕惊讶地看着点芒阵阵涌动的枪阵,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虽然在欧洲,枪阵随着火器的大量使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要击溃枪阵,只能依靠我们的骑兵了。”莫卧尔将领神情不安地看向皇帝,以往的经验中,唯一能对抗明军枪阵的是他们jīng锐的重甲骑兵,连绵的骑兵冲锋撕开枪阵,再由紧紧跟随的刀盾步兵追杀被冲散的枪兵。
奥朗则布万分不情愿地看向自己的亲卫骑兵,明军入侵南亚前,莫卧尔帝国拥有包括一万重骑兵在内的六万骑兵,三次南亚战争,莫卧尔的骑兵几乎损失殆尽。奥朗则布继承的莫卧尔帝国,全部骑兵不足一万,经过全力扶持,目前他手上的骑兵也不过三万,重骑兵不到两千。他宁愿骑兵倒在明军火枪齐shè之下,也不愿意jīng心武装的骑兵与卑贱的土著枪兵拼个你死我活。
“陛下,他们的变阵很不灵活,只需要加强两翼迂回和背后包抄,就能很快击溃他们。”帕劳斯帕见奥朗则布为难的眼睛不时看向新军和骑兵,立刻提出更得皇帝喜欢的方案,心里为那些勇敢的士兵默哀。如果由他指挥战斗,他一定会率先派出火枪兵进攻枪阵,而不是任意损耗作战不利的“廉价”步兵。
“慢慢就习惯了,这些东方人将领根本就不懂得珍惜士兵的xìng命。”
土军枪兵的变阵能力的确要比明军枪兵差的多,不论明军教官怎样残酷训练土兵,他们也不能让一群呆头呆脑的土著学会在几分钟内将横列变成纵列,这些貌似威武的土军方阵不过是一个不会移动的枪兵阵地,而不是真正的枪阵。
如帕劳斯帕所料,明军也没有在乎士兵(土军)的xìng命,莫卧尔步兵从侧翼击溃土军枪阵,胸墙后的明军火枪兵仅仅是冷漠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肆意屠杀。
“这些野蛮人,难道他们不知道,每一个合格的士兵都来之不易?”杜伦尼兀自不敢相信,“花费大量时间训练士卒,目的就是为了看士兵在战场上毫无意义地死去?”
“如果我的士兵有他们一半的作战勇气,你早就倒在我的马下。”克伦威尔不以为然地对杜伦尼说,“正因为东方人这种对待战败者的态度,才让他们在战斗中更加勇敢顽强。”
“这已经不是战斗,而是屠杀,看在上帝的份上,他们对待战败者的态度,简直是恶魔的作为!不论是明军还是莫卧尔军!”杜伦尼年轻气盛,看不惯克伦威尔的淡漠态度,在他看来,土军枪兵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明军不该舍弃这样英勇的战士,莫卧尔军应该充分尊重这样的勇士,至于还在遭受屠杀的枪兵,他们在战场完全能问心无愧地投降了。
克伦威尔不屑地撇撇嘴,他觉得有必要将东方人的荣辱观加入到他的军队当中,他的战场经验告诉他,东方人的战争哲学更适合残酷的战争,西方的那套所谓骑士(士兵)的荣誉,简直视战争如儿戏。
“等着瞧,欧洲迟早会有这么一天,战争的血腥会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战士。”
帕劳斯帕厌恶地看着互相冷嘲热讽的两人,贵族出身的杜伦尼瞧不起泥腿子的克伦威尔,克伦威尔瞧不起贵族气的杜伦尼。克伦威尔被杜伦尼击败很不服气,杜伦尼却从来不将“不堪一击”的克伦威尔放在眼里。
帕劳斯帕出身小商人家庭,jīng于世故的荷兰人,一方面瞧不起贵族的奢侈*,另一方面却羡慕贵族的优雅风度。杜伦尼带着十几辆马车,即使在战场上也随时准备数十套衣服和十几种香水搭配,随车仆人从厨娘侍女到马夫多达三十人,还不包括十几个侍卫——据说这还是因为身在异地一切从简的“将就”,如此夸张的排场,让帕劳斯帕说不出啥滋味;克伦威尔出身士绅家庭,是个清教徒,作风严谨,生活俭朴,帕劳斯帕暗地里不由嘀咕,简直是个礼拜上dì dū舍不得花钱的吝啬鬼。
击溃土军枪兵,莫卧尔乘胜追击,杀死大约五千人,残余的两千枪兵逃进明军火枪兵的shè程之内,追击不慎的莫卧尔士兵被明军shè死了数百人。
高处观战的许进臣观看了土军作战的整个过程,对土军战场上的表现十分满意,授意参谋加强对土著辅兵的训练。许进臣最初训练土著枪兵是为了补充军力,明军火枪营习惯枪兵的翼护,移民却很少愿意成为枪兵,他不得不挑选土军组建枪兵营。
土军的zì yóu散漫完全不适合训练成枪兵,皮鞭能让他们机械维持队列,却不能让他们明白阵型和变阵。本土逐步淘汰枪兵营和雇佣军时期的作战经验,许进臣训练土著枪兵的心思也慢慢淡了。(东西)孟加拉国王和奥德国王却很欣赏队列整齐步伐有力的土著枪兵,他们以高昂的价格雇佣许进臣安排训练的八营枪兵,以充当皇宫侍卫和仪仗队。在几位国王的带动下,土邦贵族纷纷向明军请求雇佣枪兵营保护家族产业。
军情司很快调查出其中缘由,土邦贵族不放心明军的“保护”,又承担不起蓄养一支火枪兵的费用,物美价廉的土军枪兵就成为他们的首选。他们蓄养土军枪兵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抗明军,而是为了镇压贱民的反抗,或者与邻近土邦争夺土地和人口(奴隶)。
许进臣愉快地与数百贵族签订“培训”条约,派出大量军人帮助训练土著枪兵,根据条约,枪兵营平时由土邦贵族供养,指挥官由明军指派,战时明军有权征召枪兵参战,明军缴纳一定的雇佣费用。这样,明军轻易地获得了不少土邦的军队控制权,不花一分钱得到数万后备枪兵,更主要的,即使土邦反叛,土著枪兵也完全不是明军火枪的对手。
“奥朗则布的眼光还算敏锐。”土军虽然伤亡过半,他们杀死的莫卧尔人更多,作为炮灰,土军枪兵已经物超所值了,“我原本以为他们会像当年对付明军枪兵一样,野蛮地使用骑兵冲阵呢。”
“宝贝着呢,”许进臣放下望远镜,“那位皇帝陛下宁愿他的步兵死光也不会轻易派出他的亲卫骑兵。倒是那支全火枪青年军,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派出来,我有预感,他们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