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秦殇 !
第十六节:府第森严气象新,大堂政论起纷争。
(35)
易铭、李千秋及众文武官员,下马过后,聚集在一起,又是一阵的客气。怡晴赶过来,递给易铭茶水干粮,易铭喝了一口茶水,将搪瓷罐罐交给身边韩知礼,那小子接了过去。易铭意味深长又看了怡晴一眼,这女子自转身走了。再滞留片刻,众人公推易铭走在前面,余下之人,在李千秋带领下,自觉跟在身后左右。易铭背着手,缓缓前行,边走边看,细细品味这内城景致风光。后来右方冒出个三四十岁的儒雅文士,仿佛导游一般,指指点点,不住给易铭一行解说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街,易铭凭直觉知道这是他那个时候的子尹路。这条大路原是为了纪念清代著名诗人、学者郑珍而命名的。
易铭还知道:这个郑珍是遵义历史上少有的光荣角色,他字子尹,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晚年号柴翁。是清道光十七年举人,主要的阅历是作为曾国藩的幕僚,出了些点子,想了些办法,据说曾国藩颇为器重。他与莫友芝一起被时人誉为“西南两巨儒”,这个称号虽然比较牛奔,但其实二人也没有做出什么让人称道的丰功伟绩来。因此,这两个人死不过百多年,就连在遵义一地,二人大名,也鲜有人知了。不过,他总算一生著述颇丰,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集》等,不过易铭一本也没见着,更不知他这些著述里头写的什么。据说他与莫友芝共同编纂的《遵义府志》,曾被那个变法失败但名扬天下的梁启超誉为“天下第一府志”,因此可谓成就斐然。不过眼下,郑珍爷爷的爷爷恐怕都还没有出生呢!
说到郑珍,因为家乡人的缘故,易铭因此偏爱这家伙的诗,比如《晚望》,其诗曰:“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易铭感觉他这诗中有点杜甫的影子。
还有一篇,《闲眺》:“雨过桑麻长,晴光满绿田。人行蚕豆外,蝶度菜花前。台笠家家饷,比邻处处烟。欢声同好语,针水晒秧天。”
另外有一篇易铭记不全了,他只对前两句记忆深刻,此诗开篇就说:“美言出贫士,孔孟不值钱……。”易铭往往读到这里,心里佩服这人胆子很大,在那个时候就敢明目张胆地说孔孟老夫子的不是。
可能是由于两旁建筑较为低矮的原因,易铭见这大街比及他那个时候更显宽敞。一行人走了十来分钟,前面出现了一个大的广场,比他那时候的还大。这广场呈东西向,南北宽约两百米,东西长约三百米。然后向东通过一条五十来米的大街直抵江边城楼,这东向的大街和南北向的大街在这里交汇,呈现“丁”字模样。
这年代又没有个汽车,大不了街上行走有一些轿子,所以易铭觉得虽然规划较为超前,却显得很浪费。
广场以西的庞大古建筑是易铭的府邸,背山而就,那大门悬挂着牌匾,里面有一些字儿。待走近一看,原来赫然写着“黔北军政府”五个大字儿。向南一点挨着的是李千秋府邸,上边大言不惭写着“枢密军师府”。挨着易铭“黔北军政府”以北,则是赵龙甲的“总制督师府”,再向北,依次是钱虎乙、孙象丙、李马丁等武将的住处,照样是依次罗列的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庭院。虽然有些武将时下不在遵义城,但听李千秋说,他们均把家眷都安置在这里。相对于北边武将,南部则为文臣居所,为朱信、秦任、尤华、许铎等人宅院。只有易铭的准岳丈杨承藩杨老夫子较为特殊,他在遵义内外城,均置业众多,要以现代的说法,恐怕也是个搞房地产开发的大房地产商,内城里,他亦有宅院十来处。
广场名为“中央广场”,名字是李千秋亲自给起的,看样子也把易铭时候的“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给生生的占了。易铭担心,如是这样下去,三百年后,红军还怎么开会……?
广场北面和南面分列两排殿宇,是黔北行政中枢,眼下称为六部,南为吏部、刑部和户部,北面为兵部、礼部和工部。
易铭府邸前南北贯通的“子尹路”大道,这时候名为“中央大道”,那向东穿过公园路一带直抵江边城楼的大道,名为“东来大道”,是这帮外来势力从东方而来的意思,也有紫气东来的意味,照样,也是李千秋给定的。
一行人在广场流连许久,转了个圈儿,就到了目的地,即易铭府邸。易铭见这府邸南北宽约百米,东西纵深据讲足有两百米,占地共两万平方米。
易铭听了李千秋的介绍,惊奇万状,他心想:这儿寸土寸金,自己那时在这黄金路段,要是有那么十来个平方,都大发了。而现在自己拥有的这么几万平方的地皮,要是在自己时代,价值恐怕得数以亿计,如果搞了房开修了电梯房,那还不赚钱直赚得手脚软软、内心怕怕呀!
易铭的“黔北军政府”府邸是一个五进的庞大院落,有大堂、二堂、三堂、上房及后花园,一南一北,还分列着十几个附属宅院,那是府邸里下人、仆从、账房、幕僚、亲兵等的临时居所。大门以外,建有辕门、照壁、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及班房。
拾级而上进入府邸大门,沿甬路往西即是仪门。自仪门沿甬路西去三十余米,便是府邸的大堂,大堂即正堂,又叫公堂、公厅、正厅,是整座府邸的中心主体建筑。大堂南北两侧便门即通二堂院,二堂院布局严谨,四周廊庑相通,托檩、廊沿、门楣均雕工精细、繁琐华丽到了极致,当然,这正是中国古建筑特点。
看过大堂及二堂、三堂后,李千秋、易铭再往后走,赵龙甲等却留候在外,不敢并进。
原来三堂以后是易铭的上房及内宅院,为易铭的内宅。李千秋亦不多说,只叫了朱信、赵龙甲二人进来。怡晴等女子早就先期在里面,此刻正肆无忌惮的打闹,嘻嘻哈哈不停。易铭见有花墙与三堂相隔,两侧各有一门沟通东西更道,仅靠中间带顶的直廊和内宅门相连,成为入内宅、后花园的必由之路。
四堂又称上房,四堂正房面阔五间,左右耳房各两间,南北厢房各三间。两侧整齐排列有两个侧院院落,幽雅闲静。与大堂、二堂院相比,犹如两个天地。这里花木繁茂,也是给易铭及其以后可能的家眷准备的生活居住的地方,生活气息浓厚。上房院住宅四周以房屋后墙、外墙及院内回廊多层包绕,对院外不开窗,封闭性强,可防噪音和外界干扰,庭院空间大、日光足,在院内栽植有庞杂的花木和盆景,还有鱼池假山,廊榭婉转,构成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