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白色果实 !
冲突方**
上面说过的冲突中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中心点在于一个进攻;外线是说的进攻的地域,速决是说的进攻的时间,所以叫它做“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这是打击消极力量保证人类文明能正常发展的最好的方针,也即是所谓运动战的方针。但是这个方针实行起来,离不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三个问题。
前面已说过了自觉的能动性,为什么又说主动性呢?自觉的能动性,说的是自觉的活动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种人的特点,特别强烈地表现于冲突中,这些是前面说过了的。这里说的主动性,说的是行动的自由权,是用以区别于被迫处于不自由状态的。行动自由是处理争端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积极力量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一个有思想的积极者被消极力量绑架,是这个思想者失了行动自由被迫处于被动地位的结果。一个组织或国家的战败,也是一样。为此缘故,冲突的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我们提出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以及为了实现这种进攻战的灵活性、计划性,可以说都是为了争取主动权,以便逼对方处于被动地位,达到保存自己消灭对方之目的。但主动或被动是和双方攻击力的优势或劣势分不开的。因而也是和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分不开的。此外,也还有利用对方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己主动和逼对方处于被动的情形。下面就来分析这几点。
主动是和攻击力的优势不能分离的,而被动则和攻击力的劣势分不开。攻击力的优势或劣势,是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政策的主动地位,自然以政策的进攻为较能掌握和发挥,然而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主动地位,即绝对的主动权,只有以绝对优势对绝对劣势才有可能。一个身体壮健者和一个重病患者角斗,前者便有绝对的主动权。如果消极力量没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它能一下变出几百万至一千万大兵,财源源源不断,又没有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又不实行野蛮政策招致世界人民拚死命反抗,那它便能保持一种绝对的优势,它便有一种贯彻始终和普及各地的绝对的主动权。但在历史上,这类绝对优势的事情,在冲突的结局是存在的,冲突的开头则少见。冲突也有以相对的优劣或平衡状态而结局的,那时,冲突则出现妥协和对峙。这种不稳定的平衡态并不多见。所有这些,都是冲突的结局,而非冲突的开头。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的最后结局,可以预断,消极力量将以绝对劣势而失败,积极力量将以绝对优势而获胜;
但是在目前,则双方的优劣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消极力量因其具有强的破坏力、组织力这些有利因素,对于积极力量表现出文明文弱的一面,占了优势,因而造成了它的主动权的基础。但是因为它的能量资源等等数量不多,又有其他许多不利因素,它的优势便为它自己的矛盾所减杀。及到积极力量,又碰到了积极力量的地域广大、人数众多、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坚强的抗争,它的优势再为之减杀。于是在总的方面,它的主动进攻地位就变成一种相对的优势,因而其主动权的发挥和维持就受了限制,也成了相对的东西。
积极力量方面,虽然在破坏力的强度上是劣势,因此造成了政策上的某种被动姿态,但是在地域、人数和各种资源的数量上,并且又在内部的团结一致,却处于优势,这种优势再加上其他的有利因素,便减杀了自己破坏力等的劣势的程度,使之变为政策上的相对的劣势。因而也减少了被动的程度,仅处于政策上的相对的被动地位。然而被动总是不利的,必须力求脱离它。行动上的办法,就是坚决地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和发动对消极力量的藏密区域进行突击检查,在速决的打击行动和突击检查中取得许多局部的压制消极力量的优势和主动地位。通过这样许多行动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就能逐渐地造成政策面上的优势和政策面上的主动地位,政策的劣势和被动地位就能脱出了。这就是主动和被动之间、优势和劣势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也就可以明白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我之相对的政策劣势和政策被动地位,是能够脱出的,方法就是人工地造成我们许多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去剥夺对方的许多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把他抛入劣势和被动。把这些局部的东西集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的政策优势和政策主动,敌人的政策劣势和政策被动。这样的转变,依靠主观上的正确指导。为什么呢?我要优势和主动,敌人也要这个,从这点上看,冲突就是双方以人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筹码,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
我们承认冲突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概率性”。但人类冲突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行为,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先哲的话仍是科学的真理。错误由于对彼己的无知,冲突中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全知彼己,因此产生了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的不确定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然而不管怎样的冲突情况和冲突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种情报的获取,继之以思想者的聪明的推论和判断,减少错误,实现一般的正确指导,是做得到的。我们有了这个“一般地正确的指导”做武器,就能多打胜仗,就能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之间的关系。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由此可知,双方攻击力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之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双方争夺,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在争夺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一切看似强大的消极力量打不赢先进弱小的积极力量,可见单是某种优势还没有确定主动地位,更没有确定最后胜利。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
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对方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错觉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之一例。“声东击西”,是造成对方错觉之一法。在优越的民众条件具备,足以封锁消息时,采用各种欺骗对方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对方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兵不厌诈”,就是指的这件事情。什么是不意?就是无准备。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我们说计划筹备之消极力量好打,就是因为对方在不意即无准备中。
这两件事——造成对方的错觉和出以不意的攻击,即是以冲突的不确实性给予敌人,而给自己以尽可能大的确实性,用以争取我之优势和主动,争取我之胜利。要做到这些,先决条件是优越的民众组织。因此,发动所有一切反对消极力量的人,提高自身思想层次,对消极力量进行广泛的防御,同时即用以封锁消息,支持积极力量,使消极力量无从知道我们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去攻击他,造成他的错觉和不意的客观基础,是非常之重要的。保护人类文明的发展,不需要虚假的仁义道德。我们要把消极力量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地封住,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要把他们的破坏行动策划者的心尽可能地弄得混乱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近乎于疯子的行为,使其早日觉醒用以争取积极力量的胜利。所有这些,也都是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之间的相互关系。战胜消极力量是少不了这种主观指导的。
现在来说灵活性。灵活性是什么呢?就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冲突中的东西,就是灵活地采取行动。灵活地采取行动这件事,是冲突的中心任务,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在冲突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冲突的胜利。组织防御力量等等固然困难,但制定行动则更加困难,特别是在消极力量已经具有很强的破坏力的情况之中。做这件事需要极大的主观能力,需要克服冲突特性中的纷乱、黑暗和不确实性,而从其中找出条理、光明和确实性来,方能实现指挥上的灵活性。
抵抗消极力量的基本方针,是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执行这个方针,有力量的分散和集中、分进和合击、攻击和防御、突击和钳制、包围和迂回、前进和后退种种的战术或方法。懂得这些策略是容易的,灵活地使用和变换就不容易了。这里有时机、地点、行动人员三个关节。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不得于人之情况,都将不能取胜。例如进行某一次行动,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给了对手以预防条件;打迟了,对方已发动破坏,对文明形成了伤害。这就是时机问题。地点的选择要增加行动的成功性。这就是地点问题。以某人的思想体系可以很好的摧毁消极力量的意志,让其惊醒。这就是人员情况问题。
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思想者的出产品。灵活不是妄动,妄动是应该拒绝的。灵活,是聪明的思想者,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基于这种运用之妙,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就能较多地取得胜利,就能转变双方优劣形势,就能实现我对于敌的主动权,就能压倒对手而击破之,而最后胜利就属于我们了。
现在来说计划性。由于冲突所特有的不确实性,实现计划性于冲突,较之实现计划性于别的事业,是要困难得多的。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胜利。冲突没有绝对的确实性,但不是没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我之一方是比较地确实的。消极力量之一方很不确实,但也有朕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这就构成了所谓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冲突的计划性就有了客观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又使冲突的计划性增大了可能。但由于冲突只有程度颇低和时间颇暂的确实性,冲突的计划性就很难完全和固定,它随冲突的运动(或流动,或推移)而运动,且依冲突范围的大小而有程度的不同。行动计划之各依其范围和情况而确定而改变,是冲突指挥的重要关节,也即是冲突灵活性的具体的实施,也即是实际的运用之妙。抵抗消极力量的思想者们,对此应当加以注意。
有些人,基于冲突的流动性,就从根本上否认冲突计划或冲突方针之相对的固定性,说这样的计划或方针是“机械的”东西。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如上条所述,我们完全承认:由于冲突情况之只有相对的确实性和冲突是迅速地向前流动的(或运动的,推移的),冲突的计划或方针,也只应给以相对的固定性,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冲突的流动而适时地加以更换或修改,不这样做,我们就变成机械主义者。然而决不能否认一定时间内的相对地固定的冲突计划或方针;否认了这点,就否认了一切,连冲突本身,连说话的人,都否认了。
由于冲突的情况和行动都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而应之而生的冲突计划或方针,也就必须拿相对的固定性赋予它。任何行动决策都有其一定时间的固定性。否认了这点,冲突就无从着手,成为毫无定见,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或者这也是、那也是的冲突相对主义了。没有人否认,就是在某一一定时间内适用的方针,它也是在流动的,没有这种流动,就不会有这一方针的废止和另一方针的采用。然而这种流动是有限制的,即流动于执行这一方针的各种不同的冲突行动的范围中,而不是这一方针的根本性质的流动,即是说,是数的流动,不是质的流动。这种根本性质,在一定时间内是决不流动的,我们所谓一定时间内的相对的固定性,就是指的这一点。在绝对流动的整个冲突长河中有其各个特定阶段上的相对的固定性——这就是我们对于冲突计划或冲突方针的根本性质的意见。
在说过了政策上人类文明有一个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消极力量而言文明处于防御状态和具体的行动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又说过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之后,我们可以总起来说几句。抵抗消极力量应该是有计划的。行动计划即政策方针的具体运用,要带灵活性,使之能适应冲突的情况。要处处照顾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以便改变双方之间的形势。而一切这些,都表现于行动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同时也就表现于政策上在人类相对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对消极力量的防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