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情结大明 > 第二十章,让自己引以为戒

第二十章,让自己引以为戒

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情结大明 !

    不过刚才看到的气运。却也足以让自己引以为戒。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那气运保护膜应该跟一个人的德行有关吧,德行良好,保护膜也就良好。你的气运也就不会流失,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只要你努力达到了,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反之,若是你德行不好,也就是说你的德行配不上你的气运了。那气运就会流失,没有气运,那就事倍功半了,甚至难以成事。

    古人以前就提“以德配天”,国古书训沽都说:“德,得也。”得之谓德。天赋人以性,因有此性始成其为人,亦始成其为我。由性始有德,故中国人常连称德性。如人有孝性,便有孝德。人有至善之性,便有至善之德。德又称品德,品有分类义,又有分等义。人虽同具善性,但个性不同,善可以有许多类之善。人之完成善,又可有许多等级。圣人则是至善而为人中之最高等级者。

    天既赋我以善性,因此我之成德,乃得于己之内,得于我之所固有,而非向外求之而得者。惟其是得于己之内,故要得则必可得。所以说:“君子无入而不自得。”又说:“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夷狄,行乎夷狄。

    大伯等人足以让自己引以为戒,要做事,先要做人啊。

    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己能看到气运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让自己引以为戒了。

    李财看着大伯等人消失的背影,摇了摇头,便拿着手里给胖子买的衣服上楼去了。

    等李财打开房门,回到房间,胖子已经洗完澡裹着一个床单,正坐在桌子上对着两菜一汤,吭吭吭的一通还吃山喝呢,那副德行仿佛跟老宅那头白底黑花猪出自同一师门似的。

    胖子吃着吃着看到李财拿着衣服来了,不由胖脸大为感动,嘴里吞着菜含糊不清的说道,“真是好兄弟啊。”

    李财无语,若不是看一次气运需要一个旬日,真想看看胖子的气运,看看他和大伯谁的气运薄膜更像筛子

    “李兄,要不要来点?”胖子从嘴下,将盘子扒拉出来,问道。

    “你自己吃吧,我在簪花宴吃过了。”李财撇了撇嘴。

    “簪花宴”胖子闻言仿佛跟菜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重复一遍,便再次埋头盘中,吭吭吭,又是一通海吃山喝。

    吃饱喝足,换了衣服,胖子便告辞了,还要急着回他爹娘下榻的客栈去。刚才衣衫褴褛不敢回家,现在好多了,再不回去,还不知道薛大老爷会怎么收拾他呢。

    “薛兄,大约明天或是后天,我便返家了。来年乡试,我们再会。不过你可得要在家好好温习才好,乡试可没有捐监生这样的机会了。”李财在胖子出门时,将行期提了一句,省的胖子以为自己不告而别。

    胖子闻言顿住了脚,似乎有些不舍,好不容易才遇到一个能谈得来的朋友,还不是那种狐朋狗友,很难得。

    “胖爷厉害着呢,才华高你两斗不止,这次不走运而已。呃,说到返家,估计我也可能会在那个时候跟随爹娘回家了”胖子闻言不满的甩着胖脸扬言自己牛的很,不过提到返家时不免有些唏嘘。

    两日后,秦淮河畔张灯结彩,人声鼎沸,比之院试时还要热闹数倍不止。

    浆声灯影柳腰拧,秦淮河畔一年一度的选花魁盛会也就离开了帷幕,文人墨客富商大贾争先恐后,比台上的姐儿还要积极

    在这片热闹喧嚣中,一辆马车静静的路过,窗帘被撩起来一角,视线却没有落在对岸的盛会,而是落在了秦淮河上。

    这时,秦淮河也入了秋,阳光洒在水面上悠悠的淌着。城墙巍巍河水潇潇枝叶落,飘飘长风万里雁南飞。红叶飘落河边,荡漾着漩涡飘向远方,如同黄碟在河水中沐浴。

    应天的秋天,满是诗意,煞是好看。

    李财回到客栈,没有看到李萍,就走下来找掌柜的。

    “肖掌柜,这段时间参加科考,女儿小萍给你带来麻烦,实在不好意思。多谢了”李财抱着拳对着肖掌柜的拱拱手说道。

    “哈哈,李公子客气了,有你这个徐州府的案首住在我这里,是我这里的荣幸,不必如此客气,你的女儿在我家里,家里的母亲非常喜欢你的小孩,等你忙完,我就回家把你的女儿带回来还给你。”肖掌柜也对着李财抱抱拳,回礼说道:

    “肖掌柜,我家里没有人,这次也不回去,不知道肖掌柜这里可不可以租到房子,也不要很大,可以住就行,但是也不能太差。我可不想委屈我的小女儿,哈哈”李财对着肖掌柜说道。

    “哈哈,李公子,不瞒你说,我可是这里的老人,对这一代很熟。没有问题,明天我就帮你落实一下,让你在我家附近租个房子就行,你没有时间,随时可以把你的女儿给我母亲带,我的贱妻也可以帮你带小孩,”肖掌柜对着李财说道。

    “谢谢,多谢肖掌柜,”李财憨厚的对着肖掌柜笑着说道。

    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一阵争吵声,原来是吃了饭没有钱给,要求让小二找人打他一顿以低饭钱。

    李财还从来没有听说还有这样吃霸王餐的,也和肖掌柜的走到门外。

    李财看到这个家伙,穿的布衣,破烂不堪。脸色面黄,但是孔武有力,一看这个人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肖掌柜无奈的看看客栈面前的,对着哪位大汉说道“你走吧?我也不会报官,也不想打你。人都有困难的时候。走吧?”

    李财对着小二说道“小二哥,多少钱。”

    “十文”小二说道。

    李财从口袋里掏出二十文钱给小二。说道“看他也是没有吃饱。再给他上十文钱的包子给他,让他吃饱饭,然后带到我房间来。看看能不能帮到他。哈哈。”

    说着李财就从一楼回到自己的房间。

    没有一会,那个大汉来到李财的房间,对着李财就要下跪。

    李财说道“我不喜欢下跪的男子汉,跪多了,腰杆就直不起来了,我就是不喜欢老是看到官员就下跪,这才参加科考的。说说你的故事,看看能不能帮到你。”

    我叫赵峰。是明初大汉皇帝陈友谅大将赵普胜的儿子。后来我父亲给陈友谅杀害,但是因为我父亲是赵普胜,我一直找不到事做,也没有田种,就到应天府碰碰运气,今天实在太饿了。

    赵普胜善用双刀,故号“双刀赵”。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在蕲州起义,赵普胜会同俞廷玉父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三子)、廖永安兄弟(弟廖永忠),以巢湖为根据地,发展水师,有水军千艘。

    十二年(1352年),赵普胜等配合天完军攻占太平诸路,继而攻下安徽无为、铜陵、池州、安庆等地,占江西湖口、彭泽一带。

    十三年(1353年),天完都城陷落,赵普胜退守巢湖结寨自保,发展有两万余众。

    十五年(1355年),天完政权重振于汉阳,遂又投奔徐寿辉。进驻枞阳,再取安庆。陈友谅忌讳赵普胜战功赫赫,又有谣言说赵普胜欲归吴者。

    至正十九年(1359年)九月,陈友谅诈以会军为期,将赵普胜邀至安庆,赵普胜不疑有他,如期赴约,陈友谅闻其至,且烧羊出迎,于雁水义登舟见陈友谅,陈友谅以图谋不轨的名义杀赵普胜,挟徐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

    说道这里,那就一定要说说陈友谅。陈友谅出生在渔民家庭,他的父亲就是渔民,而这个职业在当时的朝代是社会的最底层,甚至连种地的农民都不如。

    当时的渔民并不住在陆地上,而是住在船上,常年与岸上的村民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但这种与世隔绝却并非悠然自得,而是有一个原因。

    村民们瞧不起这些渔民。

    因为这些渔民常年出海打渔,身上总有挥之不去的鱼腥味儿,甚至连这些农民都厌恶他们,告诉自己家的孩子,不要跟这些渔民家的孩子玩。

    而陈友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在周围人鄙视的目光中,陈友谅大部分时间只能待在这条狭小的渔船上,潮湿、腥臭充斥着他的童年时光,阳光和灿烂,从未出现在他的世界里。

    别的孩子能自由的玩耍,无忧无虑的游戏,但陈友谅只有和他的鱼虾为伍,和茫茫无际的大海相伴。

    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同样都是孩子,同样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人,而生活的差距却如此之大。

    周围人的鄙视、官府的欺压、饥寒交迫的生活,这一切一切,都在影响着陈友谅。

    从此一颗仇恨的种子在他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并逐渐壮大。

    从那时候起,陈友谅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

    经过努力,靠着读过一些书,陈友亮终于在县衙里捞到一个职位,成为了一名小吏,但这个职位并没有让他受到想象中的尊重,人们看待他的依旧是白眼和冷嘲热讽。

    这并不奇怪,一个县衙里身居高位的只有县太爷那么几个人,身为最底层公务员的他,在那个时代,显得无足轻重。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陈友谅左思右想,在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后,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只有让自己不断的强大,才能获得所有人的尊重。

    当这个念头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时候,当农民起义军的战火烧到了自己家乡的时候,陈友谅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县衙小吏的身份,拿起刀枪,对着曾经给自己发工资的元朝狠狠的砍了下去,没有一丝犹豫。

    在当时,元朝将全国人分成四类:最上等的是蒙古人,就是和成吉思汗一起骑马打仗一路杀过来的人及其后代。

    二等是色目人,就是当时从西域、欧洲征服来元朝的已加入中国籍的一些外国人及其后裔。

    三等是汉人,即最初被蒙古征服的金朝的汉人、契丹、女贞和高丽等民族的人。

    最下等的是南人,特指在南方的汉族人和其他各族人,被贱称为“蛮子”。

    这四类人的等级差别非常大。一个蒙古人杀掉一个南人,不会判重罪,其惩罚最重的也就是判处当兵出征或罚款。汉、南人犯盗窃罪须在脸上刺字,蒙古、色目人则免刺。

    差距明显。

    陈友谅看尽了高压政治下的无情杀戮、世态炎凉、官逼民反、民不聊生。

    他在县衙当了4年官差,便辞职回到了故乡黄蓬山陈家湾。陈友谅认为元朝气数将尽,于是便开始酝酿起事。

    很快,机会来了。

    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陈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

    在当时,徐寿辉帐下汇集了很多武将,这其中就有号称四大金刚的邹普胜、丁普郎、赵普胜、傅友德,都是一等一的名将。

    在这支部队中,大家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很多都是农民,所以识文断字、有计谋、有胆识的陈友谅,自然得到了倪文俊和徐寿辉的赏识,成为了军中的高级干部。

    但在陈友谅的人生信条中,从来没有知恩图报这四个字,憎恨这个时代,让他只信奉权力,只迷信暴力。

    他相信,只有拥有天下间最强的武力、最顶级的权力,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他君临天下。

    但陈友谅却忘记了一点,暴力从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心,才是事业成功的根基,此后陈友谅的失败,皆据此而生。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