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谢家皇后 !
皇上傍晚时又去了一趟春华轩看望玉玢公主,不过没有留下用膳,前后待了约摸一盏茶功夫,就起驾来永安宫了。
谢宁在皇上面前藏不住心事。
用过晚膳皇上先带大皇子去了小书房,问了他几句功课,又温言勉励了几句,把带回来的折子批阅完,二更时分才回寝殿来。
谢宁正坐在镜前梳头,她生过孩子之后调养的好,现在发色如墨,柔顺的披在背后。皇上绕过屏风进来的时候,她从大铜镜里看的清楚,侧过头来微微一笑。
皇上走到她身后去,两手搭在她的肩上,感觉她生过孩子坐完月子之后长的一点肉又都消减的无影无踪了。
世人都说心宽体胖,换句话说,胖不起来的人多半都是有心事的。
“今天怎么看你心事忡忡的?”
“今天内宫监的人拿了过往的账册给我看,把我吓了一跳。”谢宁轻声说:“只是过个重阳节,这花费也太大了点……”她这么说又有点不好意思:“臣妾没见过大世面,说话行事难免小家子气。”
皇上就笑了:“朕也象你这样想过。”
“皇上也这么想?那时几时的事?“
“从一登基就这么想了,先帝的丧仪,还有朕登基大典,一算下来这花费让朕都觉得牙根疼。”
谢宁虽然不知道当时花费了多少,可是她现在知道淑妃贤妃的丧仪是如何操办的,先帝的花费只怕是她们俩的十倍不止,那这数字可以算是十分惊人了。还有登基大典,一听大典二字,就知道场面小不了。
“先帝好奢侈善挥霍,朕当时看看内库、国库的盘存,再想想要花的钱,真想这登基大典就不办了。”
谢宁赶紧说:“办还是要办的。”说完她才想起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皇上的登基大典当然是办了的。
“朕只好吩咐礼部和宗正寺,说感念先帝深感自己德行孝道都有不足,登基的典仪一切从简。饶是这么着,也只省下了大概三分之一左右。”
谢宁安慰他:“那也省了不少了。”
何曾真的省下来?省的那一点儿,没两天就让明寿公主“借”去了,说要翻修公主府,太后二话不说就应了,
不过事过境迁,这些事儿皇上也不想再提了。抄没明寿公主府的产业这件事到现在都没有办完,无他,明寿公主实在太会搂钱,不仅限于京城一地,在南方北方她还有数目庞大的田庄、店铺、别业。仅仅现在查抄出来的数目,都抵得上过去数年的赋税之和了。这些查抄的产业按例都是直接入内库的,可以说皇上现在空前的财大气粗起来,对过个小小的重阳节也就不在乎了。
其实谢宁发现了一件事,经过明寿公主闹的变乱,宗室之中又少了好几户人家,要发放节礼时,今年的数目比去年要少,位高的朝官虽然没少几位,但是却都已经换了人选。
之前谢宁在明寿公主事后寻思着不知道这事要牵连多少人,结果一看账本,这查抄了之后居然还有省钱的好处。一时间谢宁居然想到“再多抄几家就好了”,不过她自己都让自己这想法吓了一跳,赶紧在心里念几声罪过罪过,那个可怕的念头远远抛开再也不敢去沾了。
谢宁想着俭省,皇上自然不会笑话她,他也是过过穷日子的,当然他的穷日子并非缺衣少食,这几年也不象从前那么为钱所苦,可是能省点还是好事。
皇上对先帝的挥霍可是深恶痛绝的,同样,他也厌恶并鄙视明寿公主的铺张与奢靡。淑妃同他在这一点上从来就没合过拍,之前她来操办这些节庆之事的时候总是说“不可失了天家的体面”,但到了谢宁手里,想的却是花费太大。
这点更让皇上喜欢。
“你头一次主持这样的事情,有没有什么难处?”
谢宁老老实实说:“人手不大够,胡荣还担不起这样的事情来,毕竟还是太年轻了。”
资历不足,阅历不够,这是胡荣的硬伤。宗室、朝臣,诰命,各家各户之间的亲戚牵绊关系,这些不是一天一日能学得出来的。
“这事儿朕也想到了,白洪齐那里倒是有两个人,你自己呢?有没用得熟的放心的人选?”
“臣妾没几个熟人。”这是大实话:“也就是以前和周禀辰周公公熟悉一些。”
皇上是知道这个人的,点头说:“白洪齐也提过他一句,是个老成的人,也知进退,那就定他了吧。朕同白洪齐说,明儿把他归到永安宫来,你也好有个臂膀。”
谢宁被皇上按着肩膀不能起来谢恩,只好这么坐着说了:“皇上这样忙,还得替臣妾这里操心。”
“你同朕还讲这样见外的话?”
白洪齐办事从来不会疏忽,第二天一早周禀辰就乐呵呵的来永安宫了。
以前他见谢宁也就是躬躬身揖个手算行礼了,那会儿谢宁位卑嘛,六品才人还真没有人家一个副总管太监品阶高。
这一回周禀辰是结结实实跪下来叩了头的。因为以后他就归属永安宫了,谢宁是他的正经主子,这一次礼数是不能省的。
谢宁让胡荣扶周禀辰起来,胡荣也是一脸的笑,和周禀辰交换了一个眼神。
一山难容二虎,但胡荣也知道自己确实扛不起这一摊子事儿。周禀辰来至少比旁人来要好得多。
至于以后的事儿……那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周禀辰之前对来永安宫的事情就有了成算,事情一来就能上手。有他从中帮助安排,原来的一团乱麻顿时就理出了头绪。
重阳节前一日宫里的例赏就已经都分发下去了,谢宁还额外多了一件事情,给宫外的家人赏赐节礼。赏赐这个词儿让谢宁觉得心里有点儿别扭。
但是能给家里人送东西递话还是让她高兴。因为节礼赏下去,明儿大舅母就可以进宫来啦,名正言顺,因为要谢恩哪。可惜的是重阳糕菊花酒锦缎补药这些东西是现成的,就是她想给大舅舅、舅母做点针线,哪怕做双袜子呢,也让舅舅舅母看看她确实长进了,亲手做的东西也更显心意,就是已经来不及做了。
记得以前大舅母说她针线活儿拿不起来,将来做不好媳妇。小舅舅当时替她分辩,说当家作主妇何必一定要自己会针线?到时候他给出陪嫁,买上十个八个手艺精到的绣娘陪嫁过去,一辈子的针线都不愁了。
大舅母当时被他气的抓起手边的靠枕就扔到他身上了。
现在她是不愁针线没人做,自己也学的七七八八了。费事的做不了,简单些的做一做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想想当时给皇上做的第一个荷包,她脸上都觉得很难为情,偷偷想着把那个荷包找出来毁尸灭迹,但皇上就是不告诉她那荷包收哪儿去了。
给其他人家赏赐的节礼,礼单也都送来一一让她过目,可以适当的添减一二。比如家里有年过七十的长辈,就适当的添上寿杖,寿鞋,有未满周岁的孩子,就给添个萱草、茱萸香囊之类的。
这贵妃还真不是好做的,活计一点不轻省。
以前没承宠,没有孩子的时候,她的日子过的要多自在有多自在,整天盘算着吃点儿什么,再去哪儿寻摸本没看过的书之类的,时间多的可以任意挥霍。可是现在简直从睁开眼到闭上眼就没有闲着的时候。打发三个孩子吃食穿衣就让她闲不下来,更不要说现在还有大部分宫务都递到她手上来了,闲惯了的人乍变得忙碌起来,简直连吃饭的功夫脑袋里都盘算着这些事,晕头转向的着实有点吃不消。
她不过是管着这么一点事情就这样,皇上管着那么多事情却还游刃有余。大概有人天生就有这方面的才干和天赋,她就属于那种不太开窍的。
但是皇上信重她,她怎么也不能让皇上失望啊。
方尚宫十分贴心,安慰她说:“万事开头难,您以前没沾过这些事,乍一上手当然觉得烦难,等一切都上正轨,做熟了就好了。到时候您闭着眼都能处置这些。谁也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的,还不都得慢慢学嘛。”顿了一下,方尚宫又说:“听说谨妃打发身边亲厚的太监出宫送信。”
“给谁送信?”
“给她老家。谨妃的母亲听说早就不在了,父亲兄长还都在,听说她是想让老家的人迁到京城来住。”
“韩家是做什么营生的?”
谨妃家世也不显,仔细一想,从淑妃贤妃没了,皇上宫里头似乎就没有什么出身世家高门的女子了。谢宁自己就不用说了,舅舅是官身,她已故的父亲不过是秀才功名,谢家祖上也没出过什么显赫人物,马马虎虎说是个书香门第。慎妃是婢女出身,谨妃也不比谢宁好到哪儿去。
方尚宫早就知道,比较宛转的说:“听说做些丝布、茶叶生意。”
那就是商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