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朱门 !
妻子狠狠偿他一拳,二人笑成一团。
也许,朱举人从此远离考试,抛开科举,不再白天“八股”梦里“子曰”,轻松许多,不觉之间,心宽体胖起来。罗玉兰喊明理弟抓副补药炖老母鸡,买些枸杞清蒸王八,滋阴补肾,强身壮阳。明理抓回的补药成色乃上等,当归尽是头,党参没有尾,狗肾个头大,枸杞又红又大颗。反正,明理拿出看家本事,为大哥壮身出力。于是乎,朱举人虚弱之躯很快恢复,日渐气血两旺,面红肤润,以致,饱食人间烟火,一改往日总是妻子先上床等他之惨状,变为他先上床等妻子之得意。罗玉兰原以为丈夫刀枪入库金盆洗手,哪知依然善战,不减当年。不久,罗玉兰有了感觉,喜不自禁,轻声告诉丈夫:“送子娘娘上门了。”
他明知妻子说怀孕,却故意问:“为何我不晓得?”
“送子娘娘不送给你。”
“难说。离了我,就是烧香求佛,送子娘娘也不一定光临。”
一向斯文慎言的朱举人竟然说出此等俏皮话,妻子刮目相看了。
然而,他依然大志未灭,激情尚在,不作庸人,不可随流。虽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书还是要读的。因为不受考试限制,他广为涉猎各类书籍,凡能找到的书,尽可能弄来读,离“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愈近愈好。他依然写字练帖,帖,唐人怀素的草书《自叙帖》,一个出家高僧,超尘脱世,方才练出一手铁划银钩书品,笔,狼羊兼毫,笔触纸面,若刚若柔,力透纸背,风骨俱存。与此同时,他开始走出书斋墨阁,观注世面,参与社事,广纳朋友,谈时议政,一改少言寡语之书生气。他真个是“行到山穷水尽处,自然得个转身时”了。
他的教习生涯如往,教授《修身》《读经讲经》,传道授业解惑,日复一日,日胜一日。也许,他没了考试的精神负担;也许,跟孔孟圣言圣行神交已久,心有灵犀;也许,他以为学堂正是他喧泄志向震醒时人之最妙场所,此时才是他减轻伤感磨励志气之良辰佳际。他讲起课来,不仅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而且非常投入,几乎忘我,往往达到如痴如醉手之舞之境地。对于走出感伤的他,实在难得。
他讲《修身》,只要说到修身养性,克己复礼,最易动情,精神大振,引经据典,广证博取,左右逢源,几乎句句不离孔孟圣言,时时难离修身有成之人。他一举证,口若悬河,从远古荆柯廉颇屈原到《三国》刘关张三弟兄和诸葛孔明;从《水浒》宋江林冲武松一百单八将到范仲淹岳飞文天祥曾文正公。讲他们以孔孟圣言为准绳,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忠孝双全,报国效民,为后人瞻仰祭祀。他尤其崇拜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众随口背诵《出师表》《诫子篇》,时而,兴之所至,绘声绘色讲个三国故事,诸如初出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失街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等,成都武侯祠就是祭祀他。学童听得津津有味鸦雀无声。
他常常一课将毕,激动莫名,语调分外恳切,说:“各位学童,与其他人相比,读书人高贵在何处?高贵在于除有衣食住行之欲望,读书人还有追求,有大志大为,有修身之魂灵,有可贵之精髓,有齐家治国之志向,有扬善抑恶之胆识,更有做人之根本准绳。此准绳何也?孔孟圣言,儒家精髓,非此无它。舍此,弗能成为诸如孔明宋江岳飞曾文正公等等忠君报国之栋梁。为此,诚望各位,你们一生要做到‘三立’。何谓‘三立’?立德立志立功,做个留芳后世之仁人君子,方可不枉一生。”
余音绕梁,课堂肃穆。出神入境之学童清醒过来,大舒口气,接着,你看我我看你,交流着钦佩和激动。有的学童迟迟不离座位,沉浸于激励鼓舞中;即使离开,依然一脸振奋,难以平静。
时而,讲解孔孟圣言之余,他面对十多岁之学童,滔滔吟诵《岳阳楼记》《滕王阁序》,讲得有滋有味,听者入迷似醉。从此,只要朱举人上课,无一缺席,少有分心,更有窗外旁听。朱举人教课优秀,效果彰著,本县首屈一指,名声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县城内外。
一日,老同窗李安然再来拜访。不过,上次身份乃执帖跟班,这次却是绸庄老板,与上次相反,这次不是索要银钱,倒是送来一包绸缎,名曰“谢师礼”,共同之处,不是权就是钱,反正和李安然难分难离。然而,恰为朱举人不耻。
来者有意。李安然二儿子乃朱举人学生,李二公子如他爸爸,也不争气,学业较差,老子求朱举人为儿子多教育多费心,说穿了,请高师单独给儿子指点迷津。
待老同窗说完,朱举人满脸不快:“李老板,你小看我了。你之公子作我学生,本人高兴,教好你之公子,令他修身正行,乃我为教为师天职,哪能收你礼品!”
“老同窗,你的为人,李某自然晓得,岂敢小看。正是看重你之人品,看重你之高才,鄙人方才上门叩谢,以表诚意,万望笑纳。”
“不能,不能,请李老板带回礼品。”
李安然谄笑:“老同窗,你就为难我了。就算我不是求你指教儿子,作为老同窗,也应该送点绸缎,你和太太做件衣服。”
“李老板,绸缎衣服我们亦有,长的短的不缺,绸缎还是带回去吧。至于你二公子,我认得,人够聪明,但不爱学,像你当年。愚以为,既然他不喜欢读书,就跟你做生意嘛。”
“老同窗莫揭我底子了。大儿子已跟我学生意了,老二不如老大,不是做生意的。再者,全家不可都做生意,该有个在外做大事的。”
“你家有钱,捐个官嘛。”
明知嘲笑,李安然脸不红,说:“莫挖苦我,老同窗,儿子还是要多读书,才有出息。”
“而今,科举已废,读书为官走不通了。”朱举人苦笑。他乃受害者,至今耿耿于怀。
“就是,我也反对废除科举。所以想等二儿学堂毕业,送他留学东洋。若果他学业太差,岂不枉费老子一番心血!老同窗以为如何?悉听高见。”
从心底讲,朱举人不大赞同出国留洋,中学为体啊,可如今出国已成时尚,他只好说:
“出国与否,你自定了,鄙人学浅,难言正确。至于你公子之学业,我定尽职尽责,不会二心,但贵公子懒惰,你为父亲亦尽力管教他啊,‘子不教,父之过’嘛。”
“一定一定。”李老板更加谦恭,问,“朱太太呢?这段白绸乃本人亲手给太太选的,正宗蜀锦啊,做件长旗袍,既高贵又合她身材,穿起来比白娘子还美貌。”
“哎,不必不必。”朱举人谢绝毕了,依然高喊,“玉兰!”
吴妈应声而出,说:“朱先生,太太说天快热了,你一件绸衫也莫得,去买绸子了。”
谎言戳穿,朱举人羞得无地自容,低下头来。其实,并非说谎,他实在不知自己有几件衣服几种料子,平常穿衣全由妻子安排,给啥穿啥,穿过就忘。
李安然抓到把柄,非常高兴:“看看,我就是看你衣服不多嘛,才专送你绸缎。吴妈,你把这包绸缎拿去,给朱同窗做件象样的绸长衫。”
吴妈看着朱举人,见他没说话,以为认承,拿起桌上那包绸缎便走,待朱举人发觉,她已出了东厢。李安然见状,兴之所至,滔滔不绝:“绿绸白缎,轻薄细滑,柔软不皱,素静色鲜,夏季做衫,轻若未穿,不吸光热,凉快舒适,太太穿白,你穿绿衫,断桥相会,白娘许仙,哈哈哈哈,好生可观!”
“哈哈,李老板,你不愧是生意人,出口成章啊。”朱举人半笑半嘲道。
“哪里哪里,朱举人跟前班门弄斧了。”
李安然走不久,罗玉兰空手而归。朱举人问:“没买?”
“天一热,绸缎涨价了,钱没带够,下午再去。”
“是不是李安然绸庄?”
罗玉兰点点头,说:“还有哪家?夏季来了嘛,他岂有不涨价的。”
“你到其他店买嘛。”
“我都看过,虽然没李家涨得多,可是李家的绸缎花样多,各色齐全,做夏衣最合适。”
“人精啊。”朱举人叹息一声,告知李安然送绸子一事,末了,他说,“下午你给他退回去,我宁肯不穿绸衫,也不要他的。你也不要买绸子了。”
“要得要得,下午我退给绸庄。其实,你根本不该收他的礼。”
“他非要送,拗不过他。”
“他这个人,哪有平白无故送你礼!拿你的话说,黄鼠狼给鸡拜年。”
初夏时节,送子娘娘神不知鬼不觉送给朱举人一位公子,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极象乡下漂亮妈妈。漂亮妈妈闻讯,赶来城里亲手服侍,大概想起当年因为“板眼多”,才有如此儿子如此孙子,此时,她特别兴奋特别得意,抱着孙子亲了又亲,而且,她细看罗玉兰良久,莫非媳妇也“板眼多”?
因为朱举人人缘好,送礼的特别多,学堂同仁和学生家长尤多,怎么也推却不掉。
哪知,满月那天,李安然大太太姗姗送来“满月礼”:一篮鸡蛋一卷绸缎。正巧朱举人上课,只有吴妈接客。吴妈害怕朱先生又像上次原封不动退回,没做一件绸衫。她说罢“难为你”,立即提礼品到后院,先煮三个荷包鸡蛋醪糟给玉兰端去,再把绿绸铺上饭桌,比照朱先生的旧长布衫剪下左袖,边剪边笑:“这下退不成了。李老板赚肥了,不吃他吃哪个?”
李太太送掉礼品,如释重负,走进北屋,自我介绍:“朱太太,我是李太太,就是李记绸庄大太太,来送‘满月礼’。你不认得我?我认得你。”
罗玉兰坐在床头,怎么也想不起。李太太忙说:“听说你们菜油价钱合适,清亮,我跟周妈来买过两回,你不认得我了?你们的油是县城最好的。”
“哦!”罗玉兰想起来了,这个人一来就夸油好,说个不停。
李太太继说:“我看你是个厚道人,信得过,我喊周妈都来这里买油。老头子怕你们又退回去,要我来送礼,我本来就想来。”罗玉兰笑了,曾听说,李家大太太老实规矩,三个太太中最实在,于是请李太太坐上床边,抱婴儿给她看。
受到破格待遇,李太太不无感动,接过婴儿,摇头张嘴,逗乐孩子。
“哎呀,娃娃笑了笑了,对我笑了,我有福气了,眼睛又圆又亮,又白又胖,好标致,好俊气,和我们英子好般配。”
“哪个英子?”
“我女儿呀,才五个月,也是又白又胖,牙齿大颗,天生一对嘛。”
罗玉兰笑笑,以为李太太说笑话,毫没在意。哪知二十年后,竟成事实。
如今,朱举人三儿一女,反倒不觉麻烦,一改不理家事习惯,洗尿布诓奶娃,抢了吴妈生意。他给小儿取名云灵,大名朱仲信。仁义礼智信,五德之一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