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乾坤轮转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合纵连横(四)

第一百四十七章 合纵连横(四)

作者:夜半鬼读书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乾坤轮转 !

    元始天尊定下释迦牟尼、弥勒佛必须离开中土的基调之后,三界神异反而安稳许多。至少表面上看,谁都没有要撕破脸的意思,焦点立刻转移到期限上,灵宝天尊执着于整数五百年,药师佛则以至元十八年和天启六年两个时间段都要遵守此约定为由、对半砍。

    很多人都关心至元十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当事人三缄其口,专心致志的叮嘱三位胁侍。

    元始天尊扶持药师佛、白衣、大势至、文殊、普贤上位之意,光明正大的摆在神异、神祇眼前,这是无可比拟的阳谋,严格来说,受害者只有两个人,释迦牟尼和弥勒。余皆受益,都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哪怕是兔死狐悲、心不甘、情不愿的蓐收,都有一丝抑制不住的得意。水神玄冥出渡灵山、证药师佛果位,向来恭敬有加、执让半礼。白衣、大势至、文殊、普贤都是弟子辈,哪怕日后登顶,也天生低人一头。泑山什么都不用做,便能稳稳超越灵山。争了四千年座次,抵不上元始天尊轻飘飘的一句话,让人悲喜交加。

    于是乎,作为受害者的释迦牟尼、弥勒,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度,争分夺秒、尽心尽力的授人以渔,惟恐让人误会是为情势所逼。

    另外一边,程伟、真武大帝、汉月法藏沿河漫步,交流一夜所得。

    真武大帝问:“真这么简单?此事是我和法藏大师牵头,帝君千万不要自己兜着。”

    程伟点了点头:“就是这么简单,有明一朝,边境虽不安宁,但从无倾覆之祸,腹地糟糕透顶,才让外夷有可趁之机。”

    汉月法藏若有所思:“元始天尊是怕至元焚经一事重演?”

    程伟想了想道:“一半一半,他老人家的心思难猜,肯定还有别的原因。”

    真武大帝又道:“我现在有点迷糊,历史到底是变了?还是没变?自从靖康元年之后,几位至尊根本就没怎么在人间出现过,包括帝君送李成栋轮回、正南归虚时。”

    “改变与否,释迦牟尼和弥勒最清楚。”程伟道,“或许有蹊跷,或许只是了无生趣,这种情形还会持续四百年。”

    汉月法藏叹了口气道:“关外的事就这样?”

    程伟苦笑:“还能怎样?大明腹地一日不靖,关外一日不灵,没了女真、鞑靼,还会有别的民族崛起,哪怕长城修到天边,也无济于事。”

    汉月法藏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自我安慰道:“天子有心,未到山穷水尽时。”

    程伟满嘴苦涩:“至元三年,历经七帝的中书右丞相伯颜奏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元顺帝尚且不允,朱由校这种长于深宫的天子,虽恨清流误国,真要杀人,同样狠不下心来。”

    真武大帝咬牙道:“以清欠为由,诛首恶。”

    汉月法藏摇头长叹,痛心不已:“此路不通,江南文风盛行,十年寒窗换得一纸功名,不能学而优则仕,便靠一纸功名受人投效,享朝廷优免。

    虽说朝廷优免一策,向来只针对杂役,不包括正役和赋税

    ,但……但江南地界盘根错节,开国二百五十年以来,大部分朝堂重臣皆自此出,变通之处颇多,日积月累之下……”

    真武大帝有点懵,见汉月法藏吞吞吐吐,便心急火燎道:“什么意思?”

    汉月法藏张了张嘴,似乎难以启齿。

    “什么意思?江南铁板一块,无论贵贱、贫富。”程伟心念如电,滔滔不绝,“洪武三十年二月进士丁丑科,试官刘三吾、白信蹈取宋琮等五十一名南人为进士,中原、西北士子无一登第。

    经朱元璋廷试之后,取闽县陈安为状元、吉安尹昌隆为榜眼、会稽刘仕谔为探花。

    落第的北方士之群起上书,言刘三吾等南人科考官徇私舞弊。

    朱元璋遂命儒臣再考落卷中文理长者第之,于是侍读张信、侍讲戴彝、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长史王章、纪善周衡、萧楫及新科状元陈安、榜眼尹昌隆、探花刘仕谔等各阅十卷,再奏以均无错漏。

    北方士子仍不肯善罢甘休,又言刘三吾、白信等人以北人陋卷进呈。

    不得已之下,朱元璋亲试策问,取山东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山西焦胜为探花,共六十一人,皆北方士子,后人称之为北榜。

    南榜状元陈安以行贿罪问斩,榜眼尹昌隆、探花刘仕谔等伏法削籍,牵连者上千。

    朱元璋后又下诏指责刘三吾和纪善、白信蹈等人为蓝玉余党,刘三吾因年事过高,充军戍边,纪善、张信、白信蹈等同科试考官二十余人凌迟处死,余者发配流放。”

    真武大帝目瞪口呆:“南方考官、士子徇私舞弊?”

    程伟幽幽一叹:“洪武年间,政治清明,徇私舞弊一说乃无稽之谈。”

    “连考两次都不开窍?”真武大帝砸舌不已,“北方士子一个不取,是过分了点。”

    程伟道:“纯以对错论,江南士子无辜。若以大局来看,江南文人有失体统,太过抱团,易为尊者讳。”

    真武大帝略一沉吟,已有所悟:“以朱元璋之狠辣、强势尚不能使江南文人屈服,对天启帝这种终生不出京师地界的少年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汉月法藏见话已说开,再无顾忌,直来直去道:“大明律法中,从无士人可优免田地赋税之条例。

    洪武十年,太祖曾言《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若贤人君子既贵其身,而复役其家,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自今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著为令。》

    也就是说优免差役之法,免杂泛,不免正办, 附于丁、田上的里甲正役仍在征服范围之内,十年一轮,包括但不限于粮长、里长、水马驿夫、仓斗库役等重差。

    但江南一地历经二百五十年的人文荟萃,进士之家星罗棋布,他们不满足于一定范围内的优免,通过诡寄、花分、假庄等手段追求任意减免。

    这种任意减免,起初都是你情我愿,隐匿

    性极强。他们还将这种任意减免覆盖至宗族、亲眷、甚至是奴仆身上,或是将劳役、赋税悄悄转至平民户头。大量平民因此逃逸,投倚豪门,冒匠窜两京,冒引贾四方,举家舟居。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大量需要缴纳田地赋税、服里甲正疫的丁口,无声无息的消失,而田地则落入享有非法优免权的士绅手中。

    洪武朝时,年均收米二千四百七十三万石、麦四百七十一万石。

    正德朝时,年均收米二千二百一十六万石、麦四百六十万石。

    嘉靖朝时,年均收米一千八百二十二万石、麦四百六十万石。

    南方米逐年递减,北方麦持恒。

    洪武二十六年,在册户、共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在册口、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十二,在册田地、共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又六十八亩。

    到了弘治十五年,在册田地减少二百三十万顷,在册户减少一百六十万,在册丁口则减少七百万。

    经正德、嘉靖、隆庆三朝,至万历初时,在册田地共四百万顷。

    万历六年,天子用大学士张居正议,天下田亩通行丈量,限三载竣事。用开方法,以径围乘除,畸零截补。于是,豪猾不得欺隐,里甲免赔累,小民无虚粮。总计田数七百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视弘治时赢三百万顷。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六十九万二千八百五十六。

    一条鞭法遂推至全国,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於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银,折办于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大明在册田地、户数、丁口直追开国,中兴在即时,张阁老却撒手人寰,一条鞭法迎来汹涌反扑,人亡政息。

    万历十年六月张公伤逝之后,在江南士绅的支持下,江南籍科道言官纷纷上疏弹劾张公及其左右。

    浙江道试御史潘士桢、陕西道御史杨四知、云南道试御史羊可立、御史张应诏、御史陈性学、御史黄钟、御史刘台、御史魏允贞、巡抚江西御史贾如式。

    最后,江南籍辽庄王府次妃王氏奏报张公谋陷亲王、强占辽王祖寝。

    万历十一年三月甲申,先皇追夺张公官阶谥号。

    万历十二年夏四月乙卯,先皇诏籍张公家,秋八月丙辰,榜张公罪于天下,家属戍边。”

    汉月法藏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一条鞭法遂罢……大明本可中兴……因人成事,却又因人废事。”

    “亡于无道,苦了苍生。”元始天尊踏着第一丝晨曦而至,“法师身在红尘之外,为何还要为尊者讳?万历帝早已对张居正盖棺定论《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剖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伊属居易、嗣修、顺、书都永成烟瘴,都察院其榜居正罪状于省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