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扬锋汉起 !
刚从襄阳回到棘阳,杨佺期便收到了尚书省的公文,要求各州郡县赈济灾民,杨佺期召集众人商议。
晋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共同处理朝政。尚书省掌管行政大权,设有吏部、祠部、度支、左民、都官、五兵等六部尚书(渡江后撤去都官,成为五部),最高长官尚书令;中书省总领百官,掌握部分的地方行政,最高长官中书令,官位在尚书令之下,权力在其之上;门下省参议国政大事,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诏令、奏章的权力,最高长官侍中令。
至于三公已无实权为荣誉职,为皇帝顾问,用于安置权臣。权臣大多以三公录尚书事、加领中书及门下,或加领大将军、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元十年(385年),琅琊王司马道子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同时还兼着司徒之职。
“……仓中粟米不满千石,这点粟米连官吏的俸禄都不够,哪有粮食赈灾。”仓曹参军杨尚保道。
杨佺期到任后,委派族弟杨尚保掌管钱粮大权。原新野太守韦仁将库中所存的钱粮挥霍近空,面对空空如也的仓库,杨尚保怨气十足。
主簿陈深慢条斯理地捋着胡须,道:“杨太守莫急,总要想想办法。朝庭旨意怎可怠慢,到时候追查起来谁担得起责?”
杨尚保怒哼一声,道:“陈主簿可有办法?要不然先挤出些粟米来赈济灾民,官俸暂不发了。”
马上就要过年,不少人指着俸禄过年,陈深当然不会开口做这个恶人。
陈深看向杨佺期道:“杨太守,军中尚有万余石粟米,能否先支应部分赈灾。”
“不行”,数声呼喝同时响起,皆是杨家族人。
陈深心中暗哂,杨家把持军队,早将军粮视为囊中之物,难怪坚决反对。
杨思平大声道:“陈主簿,新野是胡兵南下的门户,一旦战事起,军中无粮引起哗变你可吃罪得起?”
新野郡有驻军三千,加上杨家族军五百,平均月饷三石,存粮仅够一个多月所耗。
陈深皮笑肉不笑地道:“老夫只是提议,行与不行自有太守做主。”
杨佺期心中暗恼,这个陈深伙同韦仁私分仓储,没少捞好处。如今赈灾没有钱粮,他不但不能分忧,反而看热闹说风凉话。
杨安玄心不在焉地听着大堂上众人争吵,无非是“没钱没粮”四字。
对朝庭的赈灾方略杨安玄腹诽不已,一纸空文要求赈灾,既无钱粮又未减免赋役,拿什么赈灾。做婊 子树牌坊,到时候随便挑两三个该死的鬼开刀用来平息民愤罢了。
“安玄,你怎么看?”杨佺期的话打断杨安玄的遐想。对面杨安远流露出嫉妒的眼光,父亲对老三越来越倚重了。
原以为大哥到襄阳任职,自己头上的石头搬开,能顺利接掌杨家族军,不料老三冒了出来。
先是猜中朝庭旨意,接着途中杀贼立功升任了军侯,在襄阳又讨了郗刺史的欢心,再这样下去,非把自己比下去不可。
从洛阳到新野,再从新野去襄阳,沿途杨安玄没少见流民惨状,斩钉截铁地道:“灾是一定要赈的,有朝庭的公文,父亲身为太守,要以民为重。”
“你说的轻巧,粮食从何而来?莫非你能变出来。”杨安远讥道。
杨安玄懒得答理他,道:“一时之间无处筹粮,只能先动用军粮救急。”
“不行。”杨思平吹胡子瞪眼道:“军粮关系新野生死存亡,一旦被秦、燕探知无粮,祸不旋踵。”
“叔父莫急。”杨安玄道:“小侄并非要挪用军粮,只是暂时用于救急,不用十天便可归还。”
杨佺期眼神一亮,道:“你且道来。”
杨安玄道:“新野郡有良田万顷,去年风调雨顺,大户人家应有存粮,父亲不妨派人借粮。想来那些大户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定会鼎力相助。”
杨佺期微微点头,向大户借粮他也想到了。只是善财难舍,要从世家门阀手中要粮,并非易事。自己刚任新野太守,不好强行募粮,要是得罪郡中门阀权贵,就算郗刺史相助也难持久。
“再有便是购粮。近几年江南风调雨顺,应有积粮,父亲不妨派人前去购粮。”
杨尚保叹道:“库中无钱帛,拿什么购粮?”
杨安玄道:“新野地处交通要道,往来商旅不断,城中商户亦多,若能说服商户捐献或者提前缴纳税银,购粮的钱应该不难筹措。”
“不可。”这回轮到陈深急眼了,他在新野为官多年,家族势力随他深扎在此,城中有金铺、粮铺、布庄、酒楼等多家店铺,杨安玄这个主意是要从他身上割肉喝血。
杨思平却笑道:“安玄说得不错,城里的那些商户个个富得流油,前两天我夫人到富余坊买了串南珠,居然花了五千钱,啧啧,真是一本万利。”
陈深眉头暗皱,富余坊是他家的产业,由他的族弟陈海打理,该不会杨思平听到了什么风声,有意借此事敲打自己吧。
目光一斜,看向功曹史岑挥。岑挥会意,拱手道:“今年的商税已经收齐,若是再行摊派,寅吃卯粮,怕商贩不肯,吵嚷生事,对大人的官声不利。”
“是啊,是啊”,堂下一群官吏纷纷出声附和。作为地头蛇,或多或少与城中的商户有所牵连,而商户的背后又多是世家。
杨佺期皱了皱眉,挥手道:“此事稍后再议。安玄,你继续说。”
杨安玄继续道:“郗刺史让父亲招兵买马,修缮城池,以防胡兵南下。父亲可从灾民中择青壮者扩充至军中,加以训练充实军力。这些人既然入伍为兵,自然要供给他们军粮。父亲可以行文禀告郗刺史,招收了多少兵丁,让郗刺史拨些粮草充当军粮。”
“不错”,杨思平笑道:“安玄这主意倒是两全其美。”
“另外,父亲不妨以工代赈,让这些流民修缮城池、房屋,平整道路开挖沟渠,只要挨到春暖花开,这些人便是父亲治下的百姓。”杨安玄胸有成竹地道。
杨佺期点头微笑,道:“安玄言之有理。”
杨广不以为然地道:“灾民多是些老弱妇孺,能做什么?”
“老弱妇孺亦是天下苍生,焉能见死不救。”杨安玄正容道。
杨广厉声道:“你在指责我见死不救吗?”
看到杨安玄被斥,杨安深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看来自己送给大伯的那个美女起了作用,大伯对老三没有好感。
见大哥发怒,杨佺期只好板起脸来斥道:“安玄,休得无礼,还不向大伯赔罪。”
杨安玄躬身施礼,杨广一拂衣袖,怒容满面地侧转身,不受杨安玄的揖拜。
对于杨安玄所说,堂上诸人各执己见,吵成一团。
杨佺期重重地拍了一下公案,道:“赈灾之事刻不容缓,先挪用一千五百石军粮赈灾,明日起于四城门外施粥。每个城门每天五石粟米,分早晚两次。”
每个城门五石,一天便是二十石,二十石粟米熬成粥能赈济二千余人,一千五百石够支应七十多天。到时差不多就开春了,天气暖和后地里有了野菜等物,灾民就能熬过去了。
“衙门张贴布告,征招青壮入伍,另外招募人手修缮城池、平整官道,日给粟米二升(3),行文各县照此例赈灾。”
太守有令,众人齐声应诺。
杨佺期望着陈深道:“陈主簿,你在郡中为官有年,对情况熟悉,向大户人家借粮、商户募捐之事便交由你来做。本官初来乍到,还望陈主簿尽心扶佑,等募得钱粮,本官会向郗刺史替陈主簿请功。”
陈深面露难色,前几日他接到琅琊内史王绪的信,信中让他暗中掣肘杨佺期,若是遵令行事,必然要得罪王绪,乃至王家。
于是,陈深苦着脸道:“下官才疏学浅,恐难担此重任,还望太守另择贤能。”
杨佺期冷冷地看着陈深,此人如此不识趣,让他出力居然推诿,等过完年再慢慢对付他。
沉起脸,杨佺期毫不客气地教训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陈主簿既是朝庭官员,就当迎难而上为国解忧。也罢,既然陈主簿为难,向大户借粮之事我另行安排,向城中商户募捐由陈主簿承担。”
陈深无奈,只得躬身应是。
杨佺期冷声道:“本官在洛阳时以军法治事,赏罚分明。诸位同僚要尽心王事,若有人推诿应付坏了赈灾大事,本官定要严惩不贷。”
众人齐声应是,杨佺期挥手示意散衙。
杨安玄转身准备离开,杨佺期叫住他,道:“安玄,你随我来,我还有话问你。”
杨安远故意磨磨蹭蹭,希望父亲也叫住他,奈何杨佺期转身向后走去,根本没看他。杨安远只得恨恨地一跺足,快走几步出大堂,去追大伯杨广。
…………
大堂后门左侧内堂,是杨佺期平日办公、待客之所。
杨佺期坐下后,径直道:“安玄,你方才在大堂所说的办法不错。但向大户借粮和商户募捐必定激起反抗,还需想个万全之策。”
杨安玄感受到杨佺期对他的倚重日深,道:“哪有万全之策,无非是见招拆招,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灾民饿死。”
杨佺期叹了口气,道:“都说江淮富庶之地,没想到和洛阳一样,处处也是灾民,这乱世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杨安玄亦轻叹了一声,道:“尽人事,听天命。此次赈灾向大户借粮,尽量以礼服人,父亲大人不妨亲自出面前去拜访,想来这些人多少会给父亲面子。”
杨佺期点点头,道:“向大户筹粮不难,倒是吾命陈深向商户募捐,恐怕他会阴奉阳违,为父想借机治治他。哼,不见点血,还以为杨某好欺。”
杨安玄道:“陈家在新野根植多年,与新野郡的世家关系密切,冒然动陈深会伤及新野根本,容易引起朝庭不满,此事当徐徐图之。”
杨佺期凝眉道:“这个新野太守比起我在洛阳时可难了许多。赈灾是我履任以来第一件大事,若不能办好,岂不颜面扫地,郗刺史也会认为我无能。”
杨安玄眼珠转动,笑道:“马上就要过年了,城中商户都进了大量的货准备年前挣上一笔。不妨让灾民到商铺前讨要,那些商户做不成生意,自然要求到官府来,届时父亲自可从容拿捏。”
“哈哈,不错,玄儿此计甚妙。”杨佺期拈须笑道:“改日随为父前去拜访新野门阀。”
从内堂出来,杨安玄站在檐下抬头看了看天。天上彤云密布,一场风雪即将到来。
【注(1):东晋政治架构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向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过渡,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共同处理朝政。尚书省掌管行政大权,设有吏部、祠部、度支、左民、都官、五兵等六部尚书(渡江后撤去都官,成为五部),最高长官尚书令;中书省总领百官,掌握部分的地方行政,最高长官中书令,官位在尚书令之下,权力在其之上;门下省参议国政大事,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诏令、奏章的权力,最高长官侍中令。三公无实权为荣誉职,为皇帝顾问,用于安置权臣。权臣大多以三公录尚书事、加领中书及门下,或加领大将军、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如:385年,琅琊王司马道子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还兼着司徒之职。
(2):《晋百官表注》提到官员的俸禄是实行“半钱半谷”制,即钱、米各占一半。晋代统治期间,官方未曾铸钱。西晋用的是汉五铢钱、魏五铢钱;《晋书*食货志》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钱既不多,由是稍贵。”因此笔者认为,市面上流通的钱是汉五铢、魏五铢、吴国钱以及沈郎钱等。另注:大者比轮并不是按面值当钱千文,而是称重计数,如“大泉当千”就是“比轮钱”,称重值七枚五铢钱。
(3):汉制一石二十七斤,本书以一石三十斤方便计算。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升合粟米0.3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