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大逆转1906 !
中日癸丑战争对于世界的影响是相当大的,首先就是空中力量的重要性被各国深刻理解了,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啊,各国对空军都再次加大了投入。尤其是中国在此次战争中使用的两种轰炸机,更是引起了各大列强的兴趣。
各国都在玩飞艇,当然也知道飞艇受天气影响很大的缺点,虽然轰炸机载弹量远远不能和大型飞艇比,但却有更加灵活,速度快,受天气影响较小的优点。
最重要的还是价格便宜多了。尤其现在各国都在大搞飞艇,需要大量的铝材,而目前只有中国和美国有大量的航空用铝出口,德国的铝业相关技术也不错不比美国差,但产能不大,刚刚只够自己用。于是几乎垄断了世界铝材市场的中国和美国就趁机提价,航空用铝材的价格疯涨,从1909年时的每吨450美元,飙升到目前每吨1300美元的价格,增加了快三倍!
至于被美国独家垄断的氦气倒是影响不大,因为欧洲人也不是傻子,不会傻着等着美国佬敲竹杠。航空铝材那是没办法,相关工业链一时半会的建立不起来,但氦气这东西又不是没有代用品,凭什么要被你扬基佬卡脖子?你个死牛仔太过分的话,老子不用氦气了,用氢气不行?
嗯,你说安全性差?真要打起仗来了,这氦气飞艇的安全性又能高到哪去?这又不是客运飞艇。反正开飞艇的不会是那些政客和将军们,大不了就是死几个大头兵罢了,哪有什么关系?
但是仅仅是铝材价格的疯涨,就搞得飞艇的造价现在打着滚往上翻。现在欧洲国家造一艘中型飞艇,少说也得要五六十万元(折合人民币),大型武装飞艇造价更高,百万才是起步,要是豪华配置的话,几百万都打不住。
这个价格太贵了,真心受不了。就连美国这样财大气粗的家伙,哪怕自己的原材料再便宜,也有些受不了。倒不是说美国佬没钱,主要是国会的老爷们舍不得在装备多花钱,每年的军费就那么点儿,爱要要,不要滚!所以美国军方也只好精打细算过日子了。
可飞机就不一样了,现在一架战斗机也不过二三千元,一架重型轰炸机也就七八千元的样子,最多不过万把元而已。造一艘大型飞艇的钱,足够造一百架重型轰炸机还有多。大型飞艇的载弹量再多,也不可能和一百架重型轰炸机比啊。
欧洲的政客和将军们越想越有道理,就不约而同想到了采用轰炸机来代替昂贵的飞艇。当然,飞艇也是不能少的,这东东现在已经战列舰一样,成为一个列强的门脸和实力象征,就算再贵也不能没有。当今世界上,哪个国家手里要是没有几艘充门面的大型飞艇,出门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列强。
聪明人总是不缺的,在看到中国空军的实际使用之后,列强们也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高低搭配”这种方式,以此兼顾数量和质量。现在中国已经是公认的头号空军强国,掌握着最先进的航空技术,而且又有实际使用经验,自然是最好的学习对象。列强们要搞轰炸机,自然绕不开中国,因为星科集团等中国公司早就把多项相关技术在各国注册了专利,这些个专利壁垒可不是那么好绕过。
不过这里得说明,专利壁垒这种玩意儿是列强内部自己玩才有效。要是一个弱国或没有背景的家伙想要用什么专利之类的玩意儿来挟制列强或资本家的话,呵呵,那就太天真了。专利壁垒是列强的游戏规则,连列强都不是的家伙也想进去玩,那就是笑话了。真以为列强和资本家们是开善堂起家的啊?不会玩双重标准的叫什么列强?
比如原时空的侯德榜在三十年代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可他连半毛钱专利费都没拿到,就被迫向世界公开了。有这种遭遇的还有很多,侯德榜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和原时空不一样,本位面的中国已经是公认的列强,大伙自然就得守规矩了。列强一致嘛,这是本世界最高原则,连英德两国都快开扁了,但还是的互相遵守这种规矩,该花钱的就得花。当然如果真的打起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现在大伙就都找到中国了,要求购买轰炸机以及相关专利使用权等等。
首先找上门的是美国,他们仗着准盟友的关系很直白的要求购买这些东西,其中轰-1“燕鸥”轻型轰炸机和轰-2“白鹭”重型轰炸机就各订了200架,还有500台发动机,以及相关专利、图纸和生产许可。对于美国的订单,中国开的价格还是比较良心的,现在双方合作的东西很多,没必要宰得太狠。“燕鸥”单价5000美元,“白鹭”单价1万美元,发动机单价2500美元。
当然出口的飞机都是“猴版”,性能都比自用版的缩水了,轰炸机最重要的就是轰炸瞄准镜,这东西可不能这么容易就给他们。出口型轰炸机的轰炸瞄准镜就是简化版,性能远远比不上原版。此外,发动机也是缩水版,无论功率和还是寿命都要比正版低些。还有就是机载电子设备,全都都换成了傻大粗的电子管型号,晶体管型号仅供自用。
这一揽子采购合同,中国一共收了1300万华元(约650万美元)。
接下来的德国,他们要了“燕鸥”和“白鹭”各200架,发动机500台,以及相关专利、图纸和生产许可。出于增强德国实力的打算,文德嗣这个特大“自干五马克”给二德子开了一个超级优惠价,1000万华元(约2200万马克)。
等到协约国找出上门来,价格就不是那么便宜了。牛牛花了2200万华元(约220万英镑),买到了“燕鸥”和“白鹭”各200架,500台发动机,以及相关专利、图纸和生产许可。法国也不差钱,他们买了和英国一样的项目,花了2200万华元(约5800万法郎)。
俄国、奥匈和意大利各自买了“燕鸥”和“白鹭”各100架,发动机200台,以及相关专利、图纸和生产许可。花了1100万华元。
另外还有奥斯曼、巴西、阿根廷、瑞典、荷兰、西班牙、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也来采购,这些就比较少了,十几架、几十架的买,他们有些工业实力有限,连生产许可都没买,直接买的成品以及培训服务。这些交易一共获得了2550万华元。
中国在这次飞机交易中,一共获得了11450万华元,其中利润至少有7000万,军火果然是暴利行业。
就连日本,虽然不好意思直接来买,但他们也从牛牛手里搞了几架回去拆着玩,对此中国也假装不知道。既然要卖给列强,就不要怕泄露。不过牛牛也不是傻子,他们最多只肯送几架飞机,不肯送技术。要技术也行啊,给钱就行!不然你们自己找中国人买去,老子又不是开善堂的。
…………………………………………………………
然后就是坦克这种新武器,也受到了各国的重点关注,不算太弱的日本陆军居然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除了中国的空军给力之外,这种碉堡的武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毕竟飞机能不能用,还要看老天给不给面子,但坦克就不一样了,受气候影响小得多。而且欧洲美国的交通条件可比朝鲜台湾这些地方好多了啊,这真是太适合我们了!
事实上,坦克或者它的本名“装甲战车”,这种东西在当时也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儿,并不是英国人才想到了,几乎所有的列强都有开发的计划。只是各国军方对它的作用还有怀疑,而且当时的产品性能也确实不理想,所以都没有正式装备部队。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坦克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体系,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脑洞作品不枚胜举,比如英国的菱形坦克,像中国这样成熟的设计是没有的。最重要的是,中国的两种主力坦克已经是经过了实战考验,已经充分证明了它们的价值。
于是,列强们的采购清单上又多了坦克这种东西。不过坦克的价钱可不便宜,中国开出售价比飞机贵多了,ZZC-1型1911年式“水獭”两栖战车单价4。5万华元,ZZC-2型1912年式“狼獾”战车单价5万华元。(早期确实如此,大量使用帆布和木材的飞机要比坦克便宜)。
而且最少50辆起,少了不卖,要买相关专利和授权的话,起码得100辆。嫌贵啊,爱买买,不买滚!反正文总又不急。
当然“关系亲密”的美国和德国又拿到了优惠价,中国给他们都打了七折,这两家直接下了200辆的订单,加上备品备件,以及相关专利和生产授权。
看到这两家买了,英法俄等国也坐不住了,也咬牙各买了200辆。其他的二流列强看到这行情,也觉得不能落后时代,也纷纷下了50辆到100辆的订单。
中国这一下就卖出去了1700辆坦克,一共获得了13000多万华元,其中利润至少有8000万。当然,这些外销版坦克也是猴版,用的装甲钢更差,发动机也更差,车载电台也被取消了。
……………………………………………………
最后,就是海军武器,各国疯狂建造的超无畏舰,终于在实战真正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打前无畏舰就跟玩似的。中国海军的大胜,彻底让前无畏舰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后的海洋将是超无畏舰的天下了。
于是,各大列强对于超无畏舰的建造就更加的热衷了。这里面最郁闷的是英国,因为他们以前建造了太多的前无畏舰,足足有七八十艘啊,这下可全砸在手里了。要是东海大战之前,这些旧货还能找到下家卖出去,但是现在谁还傻到去买前无畏?
郁闷啊,看来只能拿去拆废铁了。
但是另一项在海战中大放异彩的武器潜艇,却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英国佬在仔细研究过中日大海战的详细经过之后,认为潜艇的作用还是仅仅在于偷袭。如果当时中国的主力舰队没有压倒日本舰队,中国的潜艇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也就是说,这东西就是个锦上添花的玩意儿,可以发展,但不值得花太多精力。
其他很多国家的海军专家也是差不多的结论,不过德国就不一样了,因为有中国的提醒,他们很清楚潜艇的作用并不是体现在正规海战上,而是破交和封锁。因为中国潜艇以及鱼雷的出色表现,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更有信心了,于是又向中国订购了50艘潜艇。当然,是外贸版的魔改U艇,“海狗”现在是不会卖的。
至于文德嗣非常重视的航空母舰,因为天气原因,在决战期间表现不好,只有在最后战争快收场是,才有了几个小小的战果。因此完全没有引起列强的重视,他们认为这种军舰用来代替巡洋舰做侦查工作是不错的,还有只对付轻型舰艇上,也比较有优势,但是相比它的造价,用途还是显得太狭窄了。
大西洋可不是太平洋,那边的海况更加恶劣,如果说太平洋的风暴是每年几次的话,那么大西洋就是每年几十上百次了。英德的海军专家们在仔细研究过之后,认为中国的航空母舰那种设计,完全不适用于大西洋环境,于是他们就脑洞一开,不约而同的提出了一种“航空巡洋舰”的方案。
也就是把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结合在一起,又能打又能放飞机,多用途、多功能,一舰多用,这多棒!至于这种设计会造成舰载机减少的问题,在他们看来根本不是问题。反正都奈何不了战列舰,多几架飞机有个屁用,能给战列舰充当耳目就足够了。
毛子?他们完全看不上这种东西,他们喜欢的是战列舰。
而法国、意大利、奥匈的感觉就不太一样,因为他们都在地中海这个大澡盆里,这里的海况比太平洋还好得多,完全可以使用嘛。于是,这三个国家纷纷开展了航空母舰的研发。
奥斯曼的想法也地中海三国差不多,不过他们是因为尝到了飞机的甜头,觉得如果能有航空母舰的话,就相当于多了移动的机场。不得不说,奥斯曼在误打误撞之后,反而是在中国之后,最先认识到航空母舰作用的国家。
因为前面的合作,奥斯曼觉得中国这个新列强更有良心,提供的产品物美价廉,而且不霸道,比那些白皮好打交道多了。加上本来就在中国订购了一艘伏羲级,所以他们索性又找到中国,再订了一艘航空母舰。不过,他们偏重的是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性能和数量,对于航母本身的性能倒不是太重视。因此他们要求自己的航空母舰要有更多的舰载机,速度慢点无所谓。到时候和那艘伏羲级组成搭档,这样就远近兼顾了。
至于美国,则是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不过他们财大气粗,手一抖就准备先造两艘来玩玩,看看效果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