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见他来了,也很高兴,这栽秧人少了实在是闷得很,便笑道:“你来了正好。
我跟娘明明都栽了好几趟了,可是瞧过去,还有这么大一片田空荡荡的,瞧了真是让人丧气。”
张槐笑道:“那还不是因为人少。
要是十几个人一齐下田,一人一趟,这田就去了一大半了。
所以哩,栽秧还是插伙栽比较好,不然心里觉得没盼头哩。”
杨氏在前面笑道:“刘家每年总有好多人,他家能换工的人多,等自个栽秧的时候,一来就是十几个人。
两天就栽完了。”
青木就笑道:“就是不换工,三顺一人栽秧也抵得过两个人。
真不晓得他瞧着胖乎乎的,干活咋那么溜刷!”
张槐笑道:“这跟胖有啥关系哩?他是手灵活。
你瞧他栽秧的时候,那手指分秧苗特别快,一挑就是一束,‘刷,地就插进水里,这边手上早又挤出一小簇,都不带打顿的。”
青木摇头苦笑道:“没法跟他比。
今年杨子咋也下田了哩?”
张槐道:“他自个想要下田,说是要体会耕种的幸苦。
我想着是该让他劳累几天,不然生在农家,居然不识耕种的诀窍和经验,不懂农家生活的艰辛,那念一肚子书有何用?将来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对于这一点,他有自己的看法,他最不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句话了,在他看来,各行各业都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因此他也是不喜“君子远庖厨”
这句话的。
夫子说书中的经济学问均是来自于生活,是先贤从生活中体验出来的心得,若是后人反而脱离生活,单纯地去学那些文字,那学来有啥用哩?
连菊花都说天下大道是相通的,这种田是百业的根本是第一个要了解的。
杨子作为农家出生的娃儿,若是连身边的生活也不能体会,不能据此对最底层百姓的生活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就算是将来取了功名又如何凭借所学去管理百姓?
青木曾经和槐子讨论过这个话题,他们都受夫子的影响,很是不喜那些空谈高论的读书人,因处说道:“也好,让他吃些苦,想必日后当了官,就不会胡乱管理了。”
张槐点点头道:“我们都是十来岁就下田了如今他念了书,我跟爹娘不想他太分心,才不让他多干活的。”
青木笑了,转而问起另外的话题道:“槐子,你那木耳长得咋样了?
张槐高兴地拎起一把秧苗,“刷”
地往后一甩,把根须上的水甩干,解开草绳一边继续插秧,一边回道:“不错哩,我照你那样法子把干木耳的碎末撒到木头上,都长出来了。
就是还小的很,这东西从发芽到收,怕是要几个月才能长大哩。”
想了想又道:“我见村口那有棵死槐树,我就扛回来了,也弄了些木耳种撒上去。
还砍了好几棵杨树的枝桠,埋在草堆下,等它烂了,也种了试试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相邻推荐:古代试婚 御兽修仙 末世涅凰 终归田居 冠冕唐皇 名门闺杀 女人就要狠 南朝春色 萌宝找上门:妈咪,请签收 重生农女有泉 复贵盈门 富贵荣华 妻高一筹 机甲飓风 老子是癞蛤蟆 玩家凶猛 异世之小小法师 喜嫁 魔葫 氪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