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梦穿康熙换乾坤 >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时年不满二十岁的青年皇帝福临,无可避免的会像后世所有年纪相仿的小青年一样,对一些人、一些事固执己见,往往又会失之片面。例如这“用人不疑”的做法,原本无可厚非。但你若是不知所用之人底细,就一厢情愿的“不疑”,后果可想而知。

    但福临恰恰又是一个好冲动、认死理的年轻人:凡是他仰慕其才、看得上眼的“才士”,或是一言半语、偶然投机的“知己”,他认准了就始终不离不弃。这在一群汉人“贰臣”那里还是颇有市场的,但用在郑芝龙身上,恐怕会自食其果。

    福临听到玄烨说郑芝龙和别人“与众不同”,很不以为然。

    “天下之人,岂有一模一样的?既然郑芝龙堪为海上能臣,朕用之不疑又有何错?玄烨可知‘庄王绝缨’之典故?”皇帝反问自己有什么错,这在一般情况下简直就是一个设问句,答案一般也只能是“皇上圣明!”而且还引用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典故,来证明自己的决心!

    但弘毅却成竹在胸:你要讲典故,一会儿我也给你讲个故事!

    “皇阿玛,儿臣略知庄王绝缨。”

    “哦,看来范承谟这个龙兴圣迹日讲官做的不错。你倒说来听听,让诸位爱情也对你的学士考究一二。”福临没想到不到两岁的小家伙还知道这个故事,所以有意为难。

    “嗻!”弘毅信心满满,娓娓道来——

    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一鸣惊人地灭了叛党,回到郢都后就召集文武百官开了一个“太平宴”。在宴会上。楚庄王不仅宴请了众文武百官,也让宫内的妃嫔们都出席宴会以助兴。天色渐黑,但群臣们兴致越来越高,不愿散去。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致,楚庄王就下命令在大厅里点上蜡烛,继续喝酒狂欢,并让自己最宠爱的两个妃子麦姬和许姬轮流给各位大臣敬酒。

    忽然一阵风吹来,烛火全被吹灭。大殿一片漆黑。正在这时,许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抚摸了一把!恼怒的许姬摸黑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缨饰,然后赶紧回到楚庄王身边,悄悄说:“刚才有人调戏我,我已经扯断了他帽子上的缨饰,一会儿点燃了烛火,大王看看谁的帽子上没有缨饰就治他的罪。”谁知楚庄王听完许姬的话后却高声说:“先别点蜡烛了。乘着黑喝酒也会别有一番滋味。”于是,大家就按庄王的话,在黑暗中继续饮酒玩乐。在大家高兴时,楚庄王问:“今天孤王请众臣来喝酒,各位尽兴了吗?”群臣齐声说:“感谢大王,我们喝得非常高兴。”楚庄王又说:“要是大家真高兴的话。咱们就拽断帽缨,以尽兴致!”大臣们一听虽然不解其用意,但还是纷纷摘下帽子,扯断帽子上的缨饰。随后,楚庄王才吩咐下人把蜡烛点燃。众人互相一看,各自的帽子都已面目全非。无一完好,形状非常有趣,不禁都哈哈大笑起来,喝得更加痛快。直到天亮,群臣才心满意足地散去。

    许姬回到宫里非常生气,埋怨楚庄王故意包庇调戏她的人,说道:“大王这么纵容他们的过失,以后他们的胆子会越来越大,会做出许多冒犯大王的事。”楚庄王却笑一笑,说:“今天是我请文武百官来喝庆功酒的,大家很高兴,喝得都差不多了,酒醉出现狂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如果按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虽显示了你的贞节,却让群臣不欢而散,嘴上不说但心里都会想我的胸怀和度量太小,那以后谁还会为我拼死效劳呢?”许姬见状也不由得佩服,便不做声了。

    第二年,吴国兴师攻打楚国。这时楚国一位勇士经常打头阵,几次冲锋陷阵击退敌人,直到取得敌方将领的首级献给楚王。楚庄王问他说:“我从没有恩宠过你,你为何肯这么为我卖命呢?”那人答道:“臣就是那次在大殿上失去冠缨的人。”楚庄王这时才恍然大悟。

    *

    *

    “庄王绝缨那一年,正是其问鼎之时。”讲完故事的弘毅,还不忘用“问鼎中原”这件事来暗指福临今日的定鼎中原。

    “哈哈,不错不错。那你说说,庄王此举,对还是错?”福临也开始循循善诱。

    “宽厚仁爱、包容天下,明君胸怀也!”弘毅将计就计。

    “哈哈,不仅如此,用人不疑才是关键!朕若仿效庄王,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用人不疑,同安王岂能不似楚士一般誓死效忠?”福临自己真实的理解也是如此。

    “儿臣以为,在这朝堂之上,诸位大人都会如此!乃是因为诸位都是有君臣大义之人,舍尔等不用,无异于自毁长城。皇阿玛,儿臣还知道一个故事,可否请诸位也来听听玄烨说得对否?”趁着皇帝高兴,弘毅决定及时用故事反驳故事。

    “哦?好,我们‘会议’一下你的故事。”福临欣然应允。

    “诸位定然知道南宋四大名将之一的张俊吧?”弘毅此言一出,又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汉臣们都颇显尴尬,满臣却大多有些忿然。

    此张俊,字佰英,陇西成纪(今天水)人,出身贫庶,自小弓马娴熟,十六岁时以三阳弓箭手投身行伍,征南蛮,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战功,授武功大夫。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张俊和岳飞、韩世忠、刘光世(一说刘锜)这四大将领奋勇争先,大败金兵、收复山河,几乎可以直捣黄龙了,可惜赵构却无心恋战,下令退军江南,致使所复疆土,得而复失。但金国毕竟是满洲先辈女真所立,弘毅说到这个屡败金兵的张俊。满臣自然多有恼怒。

    不巧的是,张俊此人很复杂。就在绍兴十一年。他为了迎合南宋政权罢兵求和的政策,自动交出兵权,从而让赵构借此顺利地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同年九月,他在秦接制造岳飞父子冤案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应该说深谙世事的张俊,一时之错辱没了他一世的英名。但他毕竟是南宋的干臣。与那些叛国投敌的贰臣逆于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毕竟是南宋四大抗金名将之一。恰恰又是这一点,让几乎都是贰臣的汉人们颇为尴尬。

    福临也没有说话——小玄烨又颇为深奥的揪出个话题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金为清宗,抗金名将岳飞、张俊等,按理说就应该是爱新觉罗家的世仇了,清廷虽然一方面希望继续借岳飞来宣扬忠顺。感化汉人,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这个打过自己老祖宗的人被顶礼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后帮着金人老祖宗除掉了岳飞的张俊,似乎还是可以拿来讲个故事用的。

    “张俊岂能和楚庄王相提并论?”福临有些拿不准。

    “皇阿玛,张俊身上,恰有同安王的影子。亦正亦邪统于一身,若事明君则可为栋梁,若从恶主才沦为鹰犬。”弘毅大笔一挥,把历史上八百竿子都打不着的两个人硬是往一起搀和,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

    “那你说说也无妨。”福临禁不住诱惑。同意听故事了——青年人好奇心强,这是好事。

    “谢皇阿玛!儿臣听范承谟师傅说过。南宋罗大经笔记《鹤林玉露》中有一个‘循王[1]老卒’的故事……”

    原来,张俊晚年之时,有一次到后花园散步,见一老兵躺在太阳底下,就用脚踢了踢他,问他何以慵倦到这种程度?老兵爬起来从容地回答说,没事可做,只好睡觉。张俊问,你会做什么呢?老兵答,什么事都会一点,就像回易之类的事,也略微通晓。回易,类似今天的国际通商贸易。张俊说,我给一万缗铜钱,你去海外跑一趟如何?老兵答,不够忙活的。张俊说,给你五万怎么样?老兵答,还是不够。张俊问,那你需要多少?老兵说,没有一百万,至少也要五十万。张俊欣赏他的勇气,立即给他五十万,任其支配。

    老兵首先打造了一艘极其华丽的大船,招聘了能歌善舞的美女及乐师百余人,到处收购绫锦奇玩、珍馐佳果及金银器皿等,征募了将军十余名,兵丁百余人,按照拜访海外诸国的宴乐礼节,演练了一个月后,扬帆渡海而去。

    一年后满载而归,除珍珠、犀角、香料、药材外,还有骏马,获利几十倍。当时诸将都缺马,唯张俊有马,军容显得特别雄壮。张俊非常高兴,问老兵,你怎么做得这样好?老兵便把这次海外贸易的经历详细作了汇报——“到海外诸国,称大宋回易使,谒戎王,馈以绫锦奇玩。为具招其贵近,珍羞毕陈,女乐迭奏。其君臣大悦,以名马易美女,且为治舟载马,以珠犀香药易绫锦等物,馈遗甚厚,是以获利如此。”张俊嗟叹称许不已,赏赐特别优厚,问他能否再去。老兵回答说,这是闹着玩的,再去就要失败了,您还是让我回到后花园照旧养老吧。

    *

    *

    福林听完这个自己从没听说的故事,陷入了沉思——若说用人不疑的道理,的确是玄烨所说的“循王老卒”的故事比自己的“庄王绝缨”来的更贴切。但其背后的深意呢?难道真是自己疏忽了什么紧要?

    看到福临沉思不语,弘毅暗赞小皇帝的聪颖,于是急忙深入阐释道:

    “皇阿玛,诸位大人:此故事中,张俊能拿出五十万给一个自称能做回易的老卒,且不问如何使用,这种气魄足以让老兵从容施展。此诚为用人不疑也!然而在用人不疑之前,尚需识人不误!想当年勾践将国事交由文种、范蠡,刘邦以四十万黄金交付陈平,这都是明君在对臣子了如指掌之上的不疑。不识而轻信,识人而不用,皆不足以成大事。”

    “张俊之兄张保,曾抱怨张俊不引荐他。张俊说:现在我将十万贯钱、五千名兵交给哥哥,要使钱与人流转不息,你能办到吗?张保沉思良久才说:不能。张俊慨叹:‘宜弟之不敢轻相援引也’!此时足以佐证张俊并非等闲之辈。”

    “张俊难道不担心这老卒携巨资而潜逃吗?非也!张俊定然识得了此人的德才兼备!老卒应答之时,不卑不亢,谦恭自信,看得出他绝非吹牛;拿到重金之后,行止有条不紊,张罗细密周全,看得出他成竹在胸;获利而归时,既无骄躁之态,又知进退之道,看得出他绝非见利忘义之辈。识人而后用其长,则用人不疑、与其方便,焉有不成之理?”

    “张俊晚年嗜钱如命,敛财无数,甚至有伶人当面戏称他‘在钱眼中坐’。此人有如此心性,如果看不准老卒忠诚且能成事,怎舍得拿出五十万贯钱给他便宜行事呢?故而,玄烨得出些许感悟——”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何为疑?究其实,所疑者,一可为所用之人的才情能力,二为其操守大义,二者大相径庭。知其才、识其义,二者兼备,必用之,不可疑;疑其才能、品行皆无者,万万不可用。”

    口干舌燥的弘毅,接过吴良辅适时再次端过来的奶碗,一饮而尽。放下碗,颇具孩童特色的直接用马蹄袖摸了摸嘴巴,赶紧小结一句——

    “同安王,才能颇高,义理稍逊,备一而缺一,故可‘用而疑之’!”

    不是用人不疑,也不是疑人不用,还有第三条中间道路——用而疑之。

    [1]循王,即张俊。南宋追封高宗时期的七位抗金将领为七王。即蕲王韩世忠、刘光世为鄜王、张俊为循王、岳飞为鄂王、杨沂中为和王、吴玠为涪王、吴璘为信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