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名门 >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临朝首日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临朝首日

笔趣阁 www.cqzfgjj.com,最快更新名门 !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临朝首日

    第二天黎明前,夜里的雾霭已经逐渐散去,在大明宫的白墙红瓦上留下一层雾霭转化而来的露水,但那雾霭依然还仿佛透明的轻纱般笼罩在湖畔和绿树之中。

    在通向勤政殿的小道上,朱光辉带着十几个宫女和宦官步履焦急地向前疾赶,昨夜是新帝在大明宫的第一夜,他们就犯下了大错,竟无人知道皇上在哪里歇息,找遍了各处都不见,还是小宦官安忠顺机灵,提醒众人皇上会不会又回了麟德殿,他昨晚拿回来了几十本奏折。

    朱光辉记得勤政殿书房的灯是自己吹灭的,陪皇上回了寝宫,怎么会又回去?但抱着一线希望,朱光辉又赶回了麟德殿。

    果然,老远就见书房的窗子开着,他临走前可是关好的,难道真的在里面吗?朱光辉心急火燎地走进大门,忽然,一名侍卫拦住了他,“嘘!皇上睡着了,还不到一个时辰,不要打扰他。”

    朱光辉点了点头,压低声音道:“今天上午有政事堂会议,上朝的时间快到了。”

    侍卫向两边撤开,让朱光辉进去,他快步向书房走去,起居郎已经离去了,书房的门虚掩着,朱光辉轻手轻脚地推开门,却愣住了,房间里灯已经灭了,炉香也焚断,一叠高高的奏折堆如小山,大唐新帝正趴在桌案上睡着了,身上盖着一领战袍,估计他的亲兵给他盖的,在他面前一本奏折还翻着,手中的笔落在地上,污了一团。

    朱光辉忽然感到鼻子一阵发酸,他在大明宫中已经三十年,曾经伺候过几任皇帝,无论是玄宗还是肃宗都从没有过彻夜批阅奏折,但让朱光辉感到心酸的不是张焕的勤奋,而是他体会到了张焕内心那种难以言述的孤独。

    “陛下!”上前轻轻地推了推张焕,张焕一下子醒了,他发了一会儿呆,忽然问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陛下的话,现在是卯时一刻。”

    “啊!”张焕一下子跳了起来,还有一刻钟就到上朝时间了,要来不及了,他慌慌张张穿上鞋,埋怨道:“为什么不早点叫我,我定的规矩难道要我第一天就违反了。”

    朱光辉苦着脸一言不敢发,今天才是第二天,什么事情都是一团乱麻,他哪能事事都考虑得到,他赶紧命人出去打洗脸水,又上前替张焕整理衣裳,他见几个宫女站在门口发愣,不由怒道:“还不赶快过来给陛下梳头!”

    几个宫女应了一声,四下慌乱地找梳子,张焕叫住了她们,“来不及了,先让人去开了御书房,再给朕准备两盘点心。”

    就这样,第一天上朝,衣服没换、头也没有梳,就匆匆洗了一把脸,张焕上了龙辇便向紫宸阁而去,临走时他又再三叮嘱朱光辉,今天务必要将自己的妻儿接进宫来。

    张焕御书房在紫宸阁内,就在崔小芙书房的隔壁,一切都是重新置办,早在年初张焕为监国时便已开始准备,房间宽敞而明亮,可以眺望远处的重重宫殿,卯时两刻正,当含元殿钟楼的钟声悠远地敲响时,张焕准时出现在了御书房的门口。

    “臣东方云参见陛下!”比张焕来得更早的是起居郎东方云,他一反昨夜的笑颜,异常严肃地向张焕深施一礼。

    “爱卿辛苦了。”尽管昨晚深恨此人,但张焕还是十分敬佩他的敬业,心中不由对他有了一丝好感。

    “咱们一起进去吧!”

    御书房内已经通了风,打扫得一尘不染,整个御书房共有八间屋子,一间办公用的正屋,一间休憩的内室,一间放置沙盘和地图的行军室,一间会议室,一间翰林室,其余三间便是放置各种图书典籍的书库,而起居郎东方云就坐在张焕一侧的角落里,如果有机密大事按例可以要求他回避。

    一张紫檀雕成的御案上整齐地码着两叠如小山般的奏折,一部分是昨晚他没有批完的折子,另一部分是今早开门时中书舍人刚送来的新折。

    虽然新帝登基时事情稍多,但做皇帝确实是一个极为辛苦的职业,每天都有大量的奏折送来,若稍微懈怠就会越积越多,还要召见臣子应对,还要开朝会,使皇帝每天都疲惫不堪,稍有作为的皇帝都会通宵达旦地批阅奏折,可一旦遇到纨绔子弟登基,他们就决不可能这样辛苦地操劳国事,或托以内侍,或干脆就当甩手大掌柜,前者致使宦官专权,后者导致权臣遮天。

    当然,张焕没有那个福气享受皇帝的荣华富贵,他刚坐下来,小宦官安忠顺便将一本随奏折送来的目录表递给了他,“陛下,这是中书省送来的奏折目录,加上昨晚的奏折,一共是一百六十五本,请陛下过目。”

    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清单目录,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奏折出入宫的过程中被人动手脚,另一方面也是便于皇帝能一目了然,能拣重点事情先批阅。

    “朕知道了,你先放在这里吧!”张焕端起茶杯先喝了一口茶,又瞥了一眼东方云,见他正一丝不苟地准备笔墨,他暗暗点了点头,便对安忠顺道:“你先去一趟中书省和门下省,请裴、崔二相过来,还有礼部卢尚书也一并请来。”

    安忠顺答应一声,便匆匆去了,张焕这才拿起奏折目录大致看了一遍,从奏折上的时间看,大都是前些天积下来的重要事情,属于他登位后发生之事不过十余件,有江淮转运使刘晏奏请漕运恢复旧道、沿途加修仓库;有刑部尚书张破天奏请天下大赦、以示皇恩浩荡;有户部尚书韩滉奏请组建同业商会、以发展大商业、大作坊,并建议先在广陵、吴郡和余杭三郡试行。

    对于韩滉的这个建议他却十分感兴趣,他很快便找到了编号为一百六十二的这本奏折,一打开,韩滉那充满了热情洋溢的字体映入眼中,“臣以为抑土地兼并的根本是兴工商,工商兴则民有他养、税有他征,不被土地所困缚.然商人本性唯利是图,须加以约束,臣故提商会一案.”

    张焕默默的看着这本思路超前的洋洋万言书,韩滉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现在是无法办到,在民以食为天的前提下,若粮食没有大幅度盈余是不可能言商,然而粮食要有盈余,一是发展耕作技术以提高亩产,其次就是将人口逐渐一年两熟的江淮转移,甚至要开发一年三熟的更南方,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给予农民自己土地,使他们是为了自己而种粮.

    工商、粮食、土地、人口这四者是一环扣一环,另外还有交通、货币等等问题都需要解决,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之事,不过确实可以在江都、苏州一带先试行。

    这时,门口传来了宦官安忠顺的声音,“陛下,裴相国、崔相国和礼部卢尚书已经请到。”

    “宣他们进来。”

    “陛下有旨,宣中书令裴佑、门下侍中崔寓、礼部尚书卢杞觐见!”

    “陛下有旨.”

    一道一道的声音传出了紫宸阁外,片刻裴佑三人匆匆走了进来,向张焕深施一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三位爱卿请坐!”张焕笑着请三人坐下,随即又歉然对裴俊道:“特地将你们召来,耽误你们的政事堂会议了。”

    裴佑连忙欠身道:“陛下与臣等同时上朝,这才是难能可贵之事,政事堂会议可以晚一点举行,但听从陛下第一天的安排,这才是头等大事。”

    这时,旁边的卢杞对裴佑的马屁之言暗暗冷笑不已,他站起来躬身道:“陛下,臣有两个谏议要启奏。”

    张焕立刻有了精神,“卢爱卿尽管直言。”

    卢杞瞥了一眼裴佑道:“太宗时便有定制,相国觐见皇上须带谏官随从,后此制度逐渐废弛,昨日陛下下旨,我大唐朝臣不以言获罪,臣为此万分感动,既如此,陛下何不恢复太宗旧制,准谏官随相国觐见呢?”

    谏官随从相国觐见皇帝一直就是唐制,谏官并不是监督相国,而是监督皇帝,在其言行失控时进行劝谏,由善纳谏的李世民首创,并固定下来,但在李隆基后期逐渐废弛,卢杞重提此此事,就是希望张焕不要再独断专行,能够听大臣的劝告。

    张焕沉思了片刻便道:“朕既承诺不以言获罪,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朕同意卢爱卿的第一个劝谏,准许谏官随相国觐见。”

    旁边的东方云手抖了一下,他立刻兴奋的将张焕此令记录下来,裴佑和崔寓对望一眼,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张焕笑了笑又问道:“不知卢爱卿的第二个劝谏是什么?”

    卢杞也没料到张焕能答应得如此痛快,他呆了一下,又连忙施礼道:“臣的第二个劝谏便是希望陛下先不急临朝,应由礼部官员教授陛下礼仪,使陛下能懂帝礼,从而威严并重。”

    “臣不同意卢尚书此建议。”一旁沉默不言的崔寓忽然出声反对卢杞的第二个建议,他站起身向张焕施一礼便道:“我大唐由乱入治,万机待理,礼仪虽重要,但相对国事却轻,而且臣观陛下昨日临朝,进退有序,绝无失礼之处,臣以为教授礼仪此时不当。”

    这时裴佑也表示支持崔寓的观点,“谏议并非一定要遵从,合理当从,不合理则不从,现在国事繁多,且事事重大,陛下确实不宜在此时学习礼仪。”

    张焕笑着摆了摆手道:“卢尚书是礼部尚书,提倡礼仪是他的本职,两位相国倒不必太过于计较,礼仪是要学,但可以稍稍推后再学,今天朕找三位来是想商量一下,能否在今夏开一次制科取士。”

    制科是相对于每年春闱的常科而言,简而言之,就是临时科举。